大家好,我是小小何。
还记得我们刚开始有微信号的时候,天天发朋友圈,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同时,也会在闲来无事之余翻一翻朋友圈,看看别人最近都在做什么。
可是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日更到月更,再到年更,更新朋友圈的次数日益减少,
最后就从朋友圈消失了,再也看不到一条生活动态。
但是他们仍然会刷朋友圈,只是自己不爱发了。
想当初刚上高中的时候那会儿我可是个“爱发朋友圈的积极分子”:
我会因为看到好看的风景拍个照记录一下发个朋友圈;
我会因为今天心情好更朋友几个出去逛街而发个朋友圈;
我会因为父母带我和弟弟出去海吃海喝发个朋友圈;
尽管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感觉这样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碎片就很开心,幸福感满满。
当时的我想发啥就发啥,也不会在意别人会怎么看我的动态。
直到有一次我当时住校晚上偷偷和朋友几个熬夜打游戏,我们当时玩到凌晨2点多,然后发了个朋友圈记录了一下我们的战绩。
结果第二天我们在上课的时候,班主任气冲冲的冲到班里把我叫到门外
问我“你手机放哪儿呢”我当时还纳闷他咋知道我带手机了,然后就更班主任周旋装傻,后来才知道是父母打电话告诉班主任我大晚上打游戏,咦~发朋友圈的时候忘记屏蔽父母了。然后(自行脑补)
这时我才意识到:也许有些动态不适合让所有人都知道。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挤进了微信列表:有同系班级同学,有参加活动认识的同学,有社团认识的同学,有因小事帮忙认识的师哥师姐,有在球场上打球认识的师哥同学等等
与人数一同增长的还有我之后每次发朋友圈时选择分组不可见的犹豫时间。
从一开始的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到后来的思考再三,束手束脚,完全没了最开始发朋友圈的乐趣。
最后我才发现比起弄朋友圈分组,似乎不发朋友圈来得更省心省事。
我也发现,不只是我,列表里越来越多的朋友点开他们的朋友圈,只有个“仅三天可见”的分界线虎视眈眈的看我。
以我的经验我感觉大家不发朋友圈的理由还各不相同:
杠精太多,发啥杠啥。不如默默过好自己的日子。
生活里有趣的事就更朋友几个分享了,就没必要在发到朋友圈了。
反正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少发动态,并非生活不精彩;不发朋友圈,也可能是在认真生活吧。
后来才发现,真正关心你的人,就算你不发动态,他们也会来找你;
而讨厌你的人往往早就把你屏蔽了。
有人说朋友圈的本义,就是“离你喜欢的人更进一些”。
你要相信会有人留意你的每一条动态,无论是分享愉悦还是难过抱怨;
他知道你没有在装逼做作,也不是矫情炫耀,只是在单纯的展示自己的生活。
生活本来就是在取悦自己的,不要连自由发朋友圈的权利都丢掉。
我们大可在朋友圈里选择地进行积极,真实的自我呈现,与真正在乎我们的人一起分享人生中那些有意义的瞬间。
所以啊,发不发朋友圈全看你自己的心情:
朋友圈里的状态,发得自己自己开心就好;
朋友圈外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