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起飞之前,我和麦先生通话,报平安和汇报航班情况,然后我问,飞机上有《房间》看耶,要看吗?麦先生说,别看了,会哭。
他很懂我。就像我到现在都没有看过《亲爱的》一样,我害怕看小孩子题材的电影。做了妈妈以后,我变得更加害怕知道世界的丑恶。所以我犹豫了很久都没有看过。
然而,电话一挂,我还是点开了它。这部片子在我心目中有不一样的意义。因为它是一个关于孩子救妈妈的故事。只要我知道,结局不是小孩子出了什么事,就都可以接受。
接下来,这部完全没有故意煽情的电影,完全打动了我。我提前问空姐拿了一堆纸巾,中途停下来5次,去洗手间继续拿纸巾。事实证明,只要是小孩子题材,我还是会无可救药地陷入其中。它触及我们内心,最最脆弱柔软的部分。所以我决定要把这个故事说一次。
前半部分都是在一个很狭小很狭小的空间讲述的。故事这样开始:房间多处的细节描写,床垫破了从里面冒出来的海绵,毛坯房里深棕色斑驳而单薄的墙面,隐约的台灯的光,然后是Jack的自述:“在我来到世界之前,你每天哭,每天看电视,直到变成僵尸。然后有一道亮光从天窗射进来,我从天而降,我在你的肚子里踢来踢去。然后我一下子从你身体里穿出来掉到地摊上,你剪断脐带,对我说,你好Jack. ”镜头慢慢来到挤在小床上的母子,Jack说“妈妈,我五岁了。”Joy说,是啊,你都成大孩子了。
我是从这里开始哭的。从Jack说“我从天而降”开始。
这个故事之所以温柔,是因为作者和导演很聪明地选了小孩子的视角来陈述整一个事件,他可爱,天真,对世界充满想象也充满期待,所以那些肮脏的,悲伤的,绝望的事情,那些本来应该会让人局促不安无法呼吸的细节,都能化解,可以轻轻带过。你明知道这是一个24岁的女孩被一个中年男人囚禁7年为性奴,然后再逃出来的故事,但那些残酷的事故,都只作为影片推进的背景而已,没有作过多交待。Jack看到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每一句自述,都好像房间上面的天窗射进来的稀薄的阳光——它纯净,悲哀,但是充满希望。我几乎能记得住他说过的每一句话。
那个房间,本来就是一个“意象”。我是到很后来,Jack带着Joy回去看的时候,才知道那个房间那么小(只有10平米,甚至更小),就像Jack说的一样“妈妈,这个房间怎么缩小了?”因为在片子前半部分的房间,被摄影师用多角度拍出了一个很完整的世界。那些多角度,当然也就是Jack的眼睛,他带着我们360度地参观了对他来说是天堂的地方。他会和房间里面的桌子椅子,马桶,植物,浴缸……一一问好,他有一台小小的电视机让他看到梦想里的事物。他爱这里所有的一切,最重要的是,他和母亲永远都在一起。这个房间布景的设计很精妙,上面的天窗是唯一透光的地方,代表逃逸的希望;还有一个小小的衣橱,Jack每个晚上都要躲在那里,然后偷看着老尼克来到房间后发生的一切。Joy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在Jack 5岁以前创造一个一个童话的世界,她告诉Jack老尼克可以变魔法,她告诉Jack, Room外面就是外太空了。所以Jack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他相信这里就是全世界。
Joy是到了Jack 5岁,才一次性的毁灭了Jack心中对这个天堂的全部理解。Joy果断地告诉他所有现实,包括她被囚禁在这里7年的事实;Jack用小孩子式地崩溃来回应这个来自成长必须面对的残酷。他只说了一句“我希望能回到4岁”。但最后还是因为对妈妈的全盘信任,接纳了这个现实的世界,而且勇敢地出离。
至此,我们看到Jack有多么天真快乐健康幸福,就能想到Joy这几年有多么的坚强。这两个演员的演绎都是精湛的,只是给Jack的笔墨更多一点。Joy, 就那样来回的一些和Jack的交流,反应,眼睛里绝望的和偶尔透出来的温暖;如果房间对Jack来说是天堂,那对Joy来说是什么呢?是地狱。她在地狱里面委屈求全,每晚还要应对老尼克,然后获得仅有的一些食物和物资。来养活Jack。她不能死,生存下来,保护Jack安全成了她全部的使命。
Joy在17岁就被关在这里,19岁就生下了Jack,从房间出来一下子就变成了24岁,面对外面的世界,她还是一个17岁的少女,但戴上了7年的沉重。可以说Joy是被扭曲而加速地成长着的。我们都没有受过这样的凌辱也没有遭遇不幸。但作为一个母亲我无法不被这样一个角色设定触动到。“成为母亲”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一个女性最大最大的一次人生成长,那是旁人无法想像的成长,甚至有时候是“被迫成长”的。而Joy,是一个人完成了这个过程。我们常说,那个人做了妈妈后整个人都不同了,因为每一个妈妈都是一夜之间就必须成长起来的。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场洗礼。就是是普通人如我,回想起来,那一年我26岁,身边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同龄人能够感同身受,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26岁做了妈妈,其实真的每天想的事情,就是“生存下来”——一定要找到照顾他的地方,一定要赶紧做完工作回去看他,一定要让他看到我的笑,一定要坚强……我们活在现实里,不多不少是被“禁锢”的,是“承担”的,但我们坚持下来的使命,就是给孩子创造天堂。
那个“房间”的设定,以Jack成功逃离为休止符,场景从逐渐到高潮的紧张的配乐,Jack第一次看到天空,切换到明亮的医院的房间,再到已经物是人非的Joy的家里。角色一下子从只有母子俩,回到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这个世界里有早已离异的父母,有孜孜不倦的媒体,有“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的” 的儿时的玩伴,有公众的目光和质问。这样的设定,对Jack和对Joy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起点。这再一次说明Joy, 作为母亲的伟大和脆弱。因为她伟大而坚强,被禁锢的几年里,“禁锢”没有毁掉Jack, 所以对Jack来说,他只是一张白纸,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新奇而有趣的。虽然一开始很害怕,一直都以蜷缩的眼睛都无法抬起来的状态呈现着,但后来,仍然可以不带一丝铺垫,没有一丝偏见地接受和融入。他最后对外婆说出“外婆,我爱你”的话,印证了医生一开始对Joy说的:“你做了一件伟大的事,在他还是可塑的年纪,给了他自由。”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对成年人是极其残忍的,因为成年人知道事实。Joy坚持那么多年要活下去,却逃不过回到现实世界里的审视和质问,那一段心路历程非常复杂。媒体质问她没有给Jack在1岁多的时候就出来,又问她会不会告诉他父亲的身份,她说“Jack就是我的啊”,说完以后眼神是被掏空的。她那个“我要和Jack永远在一起的”信仰,一下子轰塌了。她不断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吗?我是不好的吗?”她把自己关闭起来,她疏离Jack. 这些都是对自己的报复。她担心Jack没有融入世界,她把Jack拉到楼下,要求他玩乐高。这一段我是哭着看的,可能是因为“乐高”这个意向对我来说太熟悉了,而看到Jack哭着玩起乐高,而且到后来越来越娴熟,我就会想起,乐高真的是一个能够打开世界上所有小孩子心灵的玩具。着一场戏也是因为乐高走到观众心里面的。本来天真无瑕的玩具,在这个背景下怎么会这样悲哀。
在别的文章里看到这个特别好:
尼采在其自传里说过:“Whatever does not kill them makes them stronger.”(杀不死他们的事物终将使他们更强大)
《黑暗骑士》中小丑则说:“I believe… whatever doesn’t kill you simply makes you…stranger”(我认为,杀不死你的东西,只会让你更诡异)
《纸牌屋》里的说法就更加的辩证:“There are two kinds of pain.--The sort of pain that makes you strong…or uselesspain…The sort of pain that’s only suffering.”(痛苦分两种,一种让你更强,一种除了让你受罪毫无他用)
你也不会知道,到底你在承受的痛苦,是前者还是后者。
Joy选择了轻生。在“禁锢”中坚持生存下来,却在解禁后放弃生命。
Jack说:“Ma was in a hurry to go boing up to heaven, but she forgot me. Dumbo Ma.” (妈妈急着冲向天堂,但她把我给忘了,笨妈妈)。所以“Aliens threw her back down, and broke her.” (外星人把她扔了回来)。”
他把代表“坚强”的长发送给了妈妈,Joy回来了。
“You saved me twice. (你第二次拯救了我)” Joy 说。
“Don’t do it again.”
“I am not a Good enough Ma.”
“But you’re Ma.” Jack 说。
我们也是这样一次一次从孩子那里捡回了对生命或者生活的坚持的。
电影继续用Jack的眼睛和嘴巴,看着这个成年人的世界。他说:“在这个世界里,有着无数的门,门背后有着无数的房间,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在那里发生着,人们总是在忙碌着,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天堂在哪。”
因为这样的催促, 我们逃出了一个房间,又被禁锢在另一个房间里。
他带着Joy再次回到一开始的小房间,他还是那么善意地去给盆栽,衣橱,水池,天窗逐一道别。这里虽然糟粕,但是也是自己最开心的童年,模糊不清的电视,马桶蓄水池可以航行纸军舰,而母亲永远在身边。
Jack的道别和Joy的道别有不一样的意义,Jack道别童年,而Joy, 要道别这段受伤的过往。 但他们都同样要打开门走向未来。(附:在我做Personal Transition Management的培训里,这是一个经典的动作,即你必须和过去正式说了再见,正式面对过去的失,才有可能面对未来。)
“It can’t really be room if door’s open.” 这句话,就好像呼应了影片一开始,Jack重复妈妈从小教他的话:“If you don’t mind, it doesn’t matter.”
他请Joy, 打开心里的房间,走出门来。
这是一个治愈性的结局。它之所以这么打动我们,因为我们也曾无数次被孩子的纯真拯救过。
不是我给了孩子生命,而是他给了我。他给了我生命的意义。
你不用变得完美,而你只需要坚定地相信,你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就足够了。
而且我们,
其实都是在一个有一个的“禁锢”当中走出来的。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
P.S. 最后必须补充的几个点:
1. 男主小小年纪真的展现了超乎想象的表演天赋。片中大量对眼睛的特写,我很难理解5岁的小孩怎么可以用眼睛说出来那么多故事。所有的小孩子该有的无理取闹,恐惧,小心翼翼,聪明机灵,洞察人世,全部都是用眼睛在演的。有一幕偷看Joy接受采访的,在楼梯间微笑着看着妈妈,却不知道妈妈其实是在遭受质问。那样的对比,如果没有他的戏份,也许就会很单薄了。
2. Joy的父母,还有母亲后来的伴侣这条线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个设定多么贴近,就好像发生在周遭。那些和父母之间的壁垒,最后一层一层的打破。Joy的妈妈说了一句让我泪奔的话:“不要以为只有你一个人的生活被毁了。”
3.最后我还是要大夸片中的女警官,三两个问题就抓住重要线索,虽然是为了情节紧凑而设定的聪明,但还是设定得非常合理自然。而且即使如此充满悬疑意味的环节,却还是写出了打动人心的对话台词。包括“房间外面是什么?”“是外太空。”之类的对话,符合剧情又一气呵成地完成。
“你会喜欢的。”
“喜欢什么?”
“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