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熬夜看了吴宇森执导的《赤壁》,加之最近面临很多的事情,心中不免思绪万千。
赤壁之战是中国滔滔历史长河中极具代表性的战役,抛开战争的残酷性不谈,其中的反间计、草船借箭、火攻等等都堪称经典。这些战例无不让人佩服古人的智慧与勇气。
我也是看过三国的,只是那时才上小学,如今已不剩几多印像,但是还是能感受到电影始终还是有夸大其辞之嫌。考虑到这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赚取票房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夸大一点也还是可以接受,毕竟这是商业片而不是历史教育片。应该庆幸的是这部片子没有被拍成类似“手撕鬼子”的神剧,这已经是对历史极大的尊重了。
时势造英雄,生逢乱世,一切皆有可能。要是我生在那个年代,说不定我也能率一队人马,揭竿而起,在这乱世之中争的一席之地。这样幼稚的想法不禁连我自己都想嘲笑,在那样战火纷飞的年代,更大的可能就是亡于战火,又有几人能成就万世的美名或是骂名。
正如唐代大文豪杜甫在赤壁古战场上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叹一般,如果曹操没有杀了张允、蔡瑁,如果孔明没有借得那十万只箭,如果没有那场东风,如果有如果,那么瑜和亮还能赢得赤壁之战吗?我想是不大可能的。曹操拿下赤壁必然顺势一举拿下吴楚,统一天下,那么历史的轨迹将完全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后世人还会称曹操为枭雄吗?恐怕被称为枭雄的就会是刘备和孙权了。
人们经常说“成者为王败者寇”,这话并不假。在很多情况下,失败者总是会背上各种各样的黑锅,就像曹操总会被贴上“奸诈阴险”的标签,而瑜亮总是被贴上“足智多谋”。如果有如果,这一切都必然会完全相反。
“奸诈阴险”和“足智多谋”有区别吗?我认为是没有的。两者都只是想尽办法去取得胜利罢了,不同的只是一成一败、一王一寇。
从“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历史已成定局,无法改变,但是却可以有万千种假设、万千种结局。
英雄已逝,何必道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