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方怨·欹角枕》
欹角枕,掩红窗。
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沈水香。
湔裙归晚坐思量。
轻烟笼翠黛,月茫茫。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作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沈宛南归后,纳兰性德孤独一人,百无聊赖,在孤独无聊下作出本词。
译文:
我斜倚着角枕,掩住了红窗。
在梦中,我又去了江南,去了她的家中,她家中的香炉中袅袅升起沉水香燃出了烟。
她到河边洗衣,回来时天色已晚,她闲坐在窗前,心事满腹,若有所思。
淡淡的雾气升起来,渐渐笼罩着远处的青山,薄薄的月光浩浩荡荡。
此词前二句为实出之笔,写出了纳兰性德疏慵倦怠、相思无绪的情态。白日已经消匿,孤独寂寞的夜晚又来临了,纳兰斜倚角枕,百无聊赖,而红窗已掩,伊人难归。于是只有睡觉,希望在梦中与伊入再次相会。
不出所料,纳兰又一次梦见伊人了,“伊冢博山沉水香”一句是虚写,借虚景引出梦中的伊人在何方。然后在后一句就给出答案了,原来伊入洗衣晚归,正在思量。那么,她在思量什么呢,此一追问,思念的当然是纳兰自己了。因此,伊人之行止也是情有所思的形象,虽只是几句淡淡的描绘,但婉转入深。尤其是结处二句,含蓄要妙之至。“浅黛”乃是女子形象,而今这位女子被淡淡的雾气笼罩着,彰显朦胧之色,一如纳兰对她的思念,就像江里的水一样,连绵不绝。而“月茫茫”三字,给全词增添千百韵味,这种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的写法,确实将诗人的一往深情表现得极为深致动人。
全词清新自然,读起来颇为动人,写法上则倾向于利用现买与多境的对比,来突出身处现实中的独自痛苦的强烈。梦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无论梦境多么美好,总归会回到现实,然后梦境与现实一相比较,落差感油然而生,不管是纳兰自己,还是我们读者看来,在这种落差下,更能深深体会到这种思念与孤寂之情。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燕婷、朱惠国在《纳兰词评注》有这么一句话:“这是一首怀念远人之作,全词似乎在讲述一个梦境,梦中的她正处江南,也正思量,恰如这轻烟笼翠的月夜之景,亦幻亦真,已然不知是她的思念,或是词人的思念,全词读来有一种淡淡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