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的复盘,谈谈今年的读书。
看了看时间,投入 250 小时,我豁达了些许,少了点目的心,多了些敬畏感。
捕一些掠影,留念这段时光。
翻了翻书单,读了 70 多本书,我挑剔了许多,有的书开始难咽,也有的书开始入味。
荐一些好书,捕捉这些感觉。
晨光
普通人对不普通的事情感到惊叹,智者们对平凡之处感到伟大。
《认知尺度》,这是开智大会的演讲集,带来认知的十三种可能。
今天市面上流行的“认知”一词,在知识焦虑时代被广泛使用,大大泛化了它的原意。
认知是时刻带着一副眼镜看世界。如果说心智模式代表了眼镜的类型,那么一个人的认知尺度就代表着镜片的度数,同样是望远镜,徕卡和哈勃看到的景象可截然不同。
这不是解决问题的书,而是开启思考的书,拥有这么多尺度,会带来全新的思考、全新的探索,让自己从已知走向未知。
同类书籍,还推荐《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超负荷的大脑》,作者克林贝里教授是一位活跃在一线的学界领袖,书中由一系列前沿科学的探索,一步步揭开超负荷大脑的面纱。
全书反复追问,为什么进化会给予早期人类如此过剩的智力空间,没有答案,但这打开了探索大脑的大门。
人类的大脑在一生当中都具有可塑性,2000年,坎德尔凭这项研究得到诺贝尔奖。
可塑性让我们拥有无限的创造,并有无限的可能。
进一步了解大脑的可塑性,还推荐《重塑大脑,重塑人生》、《脑与阅读》。
认知可调,大脑可塑,似一缕晨光,点亮大地的远方。
逆风
学者之所以伟大,并不因为他们的理论是真实的,而是因为他们的理论很有趣。有趣的理论会否定读者某些假定,无趣的理论只会验证读者某些假定是对的。
《情绪》这本书是被称为达尔文之后最重要的情绪书籍。全书的颠覆观点是,情绪不是“降临”到你身上的,情绪就是你制造的。
人活在三个世界中,生物世界、精神世界、物理世界,通常以为情绪是精神世界的问题,但是作者告诉我们,还要考虑 生物世界、物理世界,情绪可能是身体的信号。
参透了情绪是什么,人生也就豁达了,会充满力量来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甚至会用崭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
《教养的迷思》又是一本颠覆性的作品,作者哈里斯的观点是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没有长久的影响。
她的论文和书发表之后,受到了无数的质疑。但她还是不断的去回应各种各样的质疑,不断去验证各种各样的论证。
她说:自己也许将被钉在耻辱柱上,但希望让抚养孩子这件事变得容易一些,让家长压力小一点。
爱你的孩子,因为孩子可爱,不是因为你认为他们需要爱。享受养育孩子的过程,教给他们你所知道的一切。
两本书都在批判,但批判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的共识,逆风而行,但当坚韧。
广阔
智者与专家又有所不同,不仅掌握鲜活证据,而且不会将视野局限于本学科。
《知识大融通》,作者是社会生物学的创立者,被称为当代达尔文的爱德华·威尔逊。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又从万象中抽出一条人类知识的主线。
人脑就像一台施加了魔法的纺织机,不停地编制着与外在世界相关联的图样。知识的获得,除了我们要去欣赏那一块块精彩的渲染图样,还可以沿着织线去一探织布机的究竟。
融通是在看似一点不搭的领域,通过想象力、寻找领域的共性,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这本书诠释了所有的领域其实都是有联系的,融通就是桥梁。
《人工科学》,西蒙是20世纪伟大学者中跨界最多的那位,研究管理学出身,却创建了今天美国排名第一的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成为人工智能的开创者之一,然后转进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最后得的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本书横跨了西蒙的学术生涯,打破了学科的边界,构造出“人工科学”的概念,将领域贯穿联系起来。
区分于自然科学,人工科学是研究人工现象的科学,包括经济学、思维心理学、学习科学、设计科学、管理学等。在书中提出了人的核心矛盾,人类既歪曲观察又歪曲信念,以提高两者的一致度。
阅读这本书,打破了人性与自然的边界,体会思维的浩大和博藏。
两位都是大师中的大师,打破学科边界的智者,在文字间,感受智慧的广阔,收获思维的坦荡。
不负时光
今年的读书,科学的多,而人文的少,多了理性,但少了体验,下半年要多些聚拢,尝试些融通。
喜爱的书陪伴我们度过许多时光,这些时光仿佛皆为了阅读而存在。
艾柯说:在今天,书籍就是我们的长者,尽管我们都知道他也经常有错误,但我们还是严肃的对待他们。我们向他们索取更多的记忆,这些记忆仅凭我们短暂的一生是不可能积累起来的。
跟那些不识字的人相比,我们的财富就是,他们活了一次,而我们则经历了好几次生命,然而这种人生的单薄是我们无法体会的。
人难在同一时间相遇,却容易在同一个地点相见。与不同时空的智者促膝谈心,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