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马上要1岁了。踏入第十一个月的CC已经跟之前的状态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刚出生的娃都停留在吃喝拉撒上,那么到了第十一个月,可以清晰地看到她个人意识的发育成长。
伴随成长的改变
CC在基础能力上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我们要随着她的发展状态做一些调整。同时她也发展出了明显的自主意识。由于活动能力的提升,现在爬和扶站都比之前更灵活。爬楼梯也是蹭蹭蹭地,不再像最开始那样上一级要稍微调整一下。她也喜欢在桌子和椅子下面钻来钻去,哪里缝隙比较窄就喜欢往哪爬,享受在缝隙中穿行的感觉。有时我们怕她碰头,帮她把椅子搬开,她也就停下来不钻了。
CC的牙齿还没长出来,因此硬质的食物还没有给她吃。但她很喜欢咀嚼食物。我们给她馒头,她都喜欢大口大口地慢慢嚼。下午的红薯也是她喜欢的食物。CC对吃这件事还是比较节制的,由于我们之前都比较好地满足她的食欲和口欲,因此她吃够了就不吃了。我们也不怎么强迫她吃东西。老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在物质相当丰富的年代,能够保持适当的饥饿感反而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连乔布斯也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稍微不那么饱的状态能让人的感觉保持在一个比较敏锐的感知状态。不管是兴起于欧洲的轻断食,还是中国传统的辟谷,本质上都是通过减少身体消化系统的负担,让整个身体机能处于平衡调节的状态。我相信这种状态对于人的感知能力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CC这个月不喜欢洗澡了。“不喜欢”也许只是我们作为抚养者的一个主观判断。应该说CC在晚上洗澡的时候不太有耐性了。可能她到我们吃完晚饭回家后就已经开始有点不够精神了,洗澡的时候就想妈妈抱起来,不想再坐在澡盆里洗了。于是我们让爷爷奶奶白天给她洗。她反而还很喜欢。白天洗澡的时候一点都不闹,还玩水玩得很开心。于是我们都把洗澡的时间改到白天了。晚上睡觉前抱她用水龙头冲一下身上的汗就好了。调整了之后,她晚上也能好好睡觉,也不用再为洗澡的问题发愁了。
更多
马上要迎来CC的周岁了。看着她从完全的毫无行动能力到现在能上房揭瓦。我不由得开始思考接下来我要教她什么了。
最近看到一篇来自丁克奶舅_吴斌的文章《可改变的人们》给了我不少的启发。人们常说三岁定终生,那么三岁前到底定的是什么呢?吴斌给了我一个有启发性的视角,就是早期决策模型。吴斌的研究方向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即行为经济学的部分。考虑的是人的行为决策的相关。在三岁以前,婴幼儿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通过与父母及祖辈等抚养者的互动来建立自己的决策模型。决策模型这个说法比较抽象,通俗点说,就是在人遇到事情的时候有多少种应对策略以及如何选择应对策略。婴幼儿的早期的决策模型工具只有一种,就是哭。饿了,哭,痛了,哭,不舒服,哭,不满意,哭。作为抚养者最开始就是从分辨哭声,并根据经验猜测婴幼儿所想要表达的具体是什么问题。这也是作为父母第一年最重要的必修课,而且是需要耐心去学习的。如果这一年抚养者缺乏足够的耐心去应对婴幼儿的哭声,婴幼儿就无法与抚养者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关系,即可能产生回避或焦虑不同的依恋风格。依恋风格本身并不是对婴幼儿的定性,而是对亲子关系的一种判断,即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安全的,回避的,还是焦虑的。婴幼儿是表现得更想躲,还是表现得更粘人,还是觉得父母是可信赖的。第一年的关系基本就是在哭声里建立起来的。我一直认为CC并不是天生就跟我们亲近的,她在出生时唯一熟悉的就是母亲的心跳和在母体里对母亲的情绪反应的感受记忆。在出生后的不断互动中,才逐渐建立起了对更多人的亲密感,例如父亲。作为她的主要抚养者之一的我、爷爷 、奶奶,都曾在不同的阶段被她嫌弃过。但随着她的不断成长以及我们互动关系的建立,她现在还是很喜欢我、爷爷、奶奶的。但她的喜欢也是有差别的,因为每个家庭成员给她提供的活动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在第一年的后期,随着她的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她会分化出对不同人的差别对待。我跟老婆曾经探讨过是否需要改变家庭成员的抚养方式的问题。我们最终认为,抚养方式的多样性有助于CC建立起面对不同人的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面对更多人的状况。这个观点与吴斌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婴幼儿早期的决策模型需要更多的应用机会和场景,她才能通过练习取得更多的经验并强化其决策模型的成熟。
在经过了接近一年的互动后,我要开始考虑一岁到两岁的阶段应该给CC提供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了。
我觉得首先还是延续早期的依恋风格。在三岁之前,主要抚养者的行为模式不应该出现大的变化和反差。婴幼儿在行动能力提升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挑战现有的规则体系,这种挑战是因为她在试探和学习。她相当于面对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她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着学习环境的规则。这个过程同时还伴随着自主意识的提升。因此,会预期她有很多自作主张挑战一般性社会规则的行为。抚养者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她适应一些基础的社会规则而不是为了抑制她的行为。恐吓、打、骂等行为本身只是抑制的婴幼儿探索陌生环境的动机,而不能让她学会规则本身。如果婴幼儿的自主行为被长时间的抑制,未来小孩就会显得没有自主性,什么事情都要等着别人安排,也就成了别人眼中的“依赖性”强。家庭作为探索环境和探索规则的过程的第一站,自然决定了孩子在早期面对陌生环境的感受,是得到更多的支持,还是得到更多的抑制。
其次,肢体运动及身体控制力的练习。一岁半进入婴幼儿的肛欲期,这时候她开始学习自主排便。如何教会她控制自己的排便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未知的问题。与此同时,给她较多的机会练习爬行,练习走路,也能帮助她进一步练习自己的肢体大动作。通过让她练习借助工具的自主进食,也能很好地帮助她练习手指的精细运动。
未来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我也希望我能很好地帮助她度过这个未知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