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中十五第653天分享
这些日子接触到焦虑的妈妈比较多。正应了托尔斯泰老人家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前来咨询的妈妈各有各的焦虑和困扰。
一位妈妈的女儿小学时学习很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初一的上学期成绩也很好,因为一次跟老师的冲突,突然不想上学。父母费劲口舌威逼利诱,七大姑八大姨都出面劝说,就是雷打不动两个字:“不去”。孩子待在家里一个月不洗澡,不下楼,妈妈特苦恼。
另一个孩子,初中三年级,面临越来越近的中考,紧张到不能听到“学习”这两个字,提到学习就出汗头晕,失眠。妈妈说,我没有给孩子压力啊,我总是跟孩子说,考好考不好妈妈都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都学习这么长时间了,毕业证总是要拿的吧。但孩子死活不从。
三年前刚到工作室工作,接待来访的一位妈妈。哭诉因为不让孩子玩游戏,摔了孩子的手机,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敲门也不开。开始时父母轮番上阵叫门,孩子烦了,说再这样子叫门,他就从窗户跳下去。父母一下子投降了。说好不叫门,但是你要吃饭。孩子说不吃饿死算了。父母跟孩子谈判,最后达成共识:父母把做好的饭菜放在门口,他们出门等他吃完了再回来。这样坚持了两个月,心力憔悴的父母来到咨询室求助。父母声泪俱下的诉说这两个月来陪伴孩子的痛苦和煎熬,求助咨询师怎么做,如何帮助到孩子。
听着妈妈的叙述,心想,父母怎么能这么惯着孩子呢?不仅把饭送到门口,还要父母躲出去!真是没大没小,没规矩没原则了不是?!所以,跟父母聊的过程中,总想告诉父母要“温柔而坚定”,原则上的事不能退让,父母的退让会助长孩子的恣意妄为,得寸进尺。最后父母越说越无力,带着自责和失望的离开了咨询室。
还有一位妈妈,通过一位朋友介绍过来的。说自己的孩子初中时身体健壮,性格开朗,同学们掰手腕很少能赢他。突然身体不适,开始时出虚汗,浑身乏力,后来走路都困难。这样的症状断断续续持续了快一年。妈妈带着孩子跑医院,找心理咨询,但是效果不是太明显。后来听说有个“大仙”,疑难杂症什么都能看。她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带着孩子去看“大仙”。之后孩子果然有几天看起来精神很不错。但好景不长,孩子又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妈妈几近绝望的说,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还好,在这个行业待了三年多,面对无助的妈妈,特别能理解到她的心情。父母为了孩子能早点恢复正常健康的生活状态,会想尽各种办法,不管是在常人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多么地不靠谱,他们都愿意去试一试。不是他们单纯,迷信,容易上当,而是他们太渴望能帮到孩子,有一丝希望就当成百分百来努力!
因为懂得,心生慈悲。
因为不易,心生敬畏。
所以,每次面对孩子遇到困难的妈妈,我会看到妈妈为了孩子付出的种种艰辛和努力,看到她的付出,努力,不易,看到她的殷殷的期待和“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决心和无所不能的勇气。
妈妈们都在那个当下尽了她的全力,想把最好的给到孩子。只是她们没有更好的更有用的方法。正如心理学家onice Webb所说的,那些被情感忽视的孩子,你不用内疚,因为这不是你的错;如果你是一个忽视了孩子情感的父母,你也不需要过度内疚,因为这也不是你的错。你能够给别人情感忽视,一定是因为你自己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障碍。当我们能够同理妈妈的处境和努力,会让妈妈感受到理解,从而产生更大的改变动力。
当妈妈有了力量,才有力量去反思自己;只有反思自己,才能力量去帮助孩子,带动孩子尝试新的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