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织布机
俗话说“男耕女织”,织布是旧时妇女的必学必会技艺之一,是普通妇女的生活内容之一。家家户户客堂里放上一辆布机,一有空闲女人就会串梭织起来。旧时的女人辛苦的原因也在于此,除了下田劳动之外,还要抽空织布,一家老小-年的衣着全靠妇女一针一线去完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情景”就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勤劳的北方女子木兰的形象。但是因为传统织布机结构复杂,操作麻烦,所以没有图纸,没有视频,要想把它说清楚确实还是有点麻烦。但是又不能不说,因为毕竟织布机这种手工业工具曾经推动着我国的进步,直到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在农村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必须说,只是如果那里说的不正确,敬请大家谅解。
黄道婆是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元贞年间,她将在崖州(今海南岛)生活三十余年所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制成了一整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在当时一度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对当时植棉和纺织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老式织布机和黄道婆有没有关系却很难说清楚。
老式织布机主要包括主体、梭子、挡板、踏板、绳索、滚筒等组成。织布机全部是木制的,木质以槐木为主,其它硬杂木次之,因为槐木质硬,比重大,用槐木制作卯窍结合紧密不易松动,而且机子重,重心稳。
主体是一个传统木床类似的框架,前面两条机腿较短,后面两条机腿较高。挡板是两块弧度一样、弯顶朝外、一拃多宽的厚槐木板。踏板也是两幅,通过两条引绳与上方的横木棒相连,引绳的中间是综(缯是与机头等宽、高约20厘米的长方形线刷),轮流踏下踏板,综便分出高下,均匀穿过综的经线便被分为两层。
梭子是用优质木材精凿细刨、研磨抛光的一个小小的船状的用具,一边较平,凿有狭长的深槽,槽内两头钻有小圆孔,圆孔上可辖叫“巧舌”的竹芯子。平面相背的一边正中钻有一个通透的圆孔。把打好的纬线穗穗装在里面,未装梭子之前,必须用清水将纬线穗穗拍湿。织布时,梭子从两层经线中间穿过,带领纬线与经线交错,再通过机杼的挤压便形成了布匹。滚筒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缠的是线,一个缠的是织好的布。
用织布机织布,需要相当的技术,熟练操作才能织出布来。这种全木质、全手动的织布机,编织时需手脚并用,灵巧配合。织布时梭子的用力要均匀、速度要一致,否则织出的布不平整,做成的衣服会起皱变型。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乾州蕞娃(刘立军,又名终南鲁人,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