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8
随着新社交媒体微信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的群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多得使人应接不暇,甚至到了被各种群裹挟、捆绑的地步。在这滚滚群流中,我们家庭却岿然不动,始终没有建立家庭群。
原因之一是我们家庭成员多数是愿意默默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急事就直接挂电话沟通,不急的事就一对一发微信或留短信通知,没事就免打扰。
我个人最反感的行为之一就是有事无事、有人无人,旁若无人地使用微信外放语音聊天,真是打扰人没商量啊?可悲的是自己还不觉。如果在自己家里,一对一你愿意怎么说没人管。但公众场合不能外放聊起没完没了。
我推崇使用文字交流,最起码不影响周围的人,尤其在公共场所。微信聊天不像打电话,有事说完就拉倒(怕费电话费),如果有wifi微聊那是没完没了啊。
前天儿子给我来电话说:“妈,你挑头给咱们家也建个微信群吧,我看同学他们家都有家庭群。”我说:“我们姐仨有个小群。”儿子说:“别光你们仨把我们也都拉进群,尤其大姨去美国,发些消息大家一起分享。”
说做咱就做,于是我把家里所有人拉进群里(四姐妹,每家三人,共12人)。群名叫:L家小院儿。刚一上线,姐姐、妹妹,二外甥女就上来发言了。我给定的群规是“只能用文字交流,没有特殊情况不许使用语音。”
这样做一来能提高大家文字运用水平,二来是养成好的交流习惯(不扰民)。三来是文字的魅力是也一目了然,还有保存价值,也能为我写文章提供原始素材。
具体交流内容节选如下:
二外甥女:大姨NN姐,你们出去玩发点照片哇,我们也看看?
春天:你弟提议让我给咱家建个群,我说我们姐仨有,就是没有你们,于是给你们拉进来。
二外甥女:哈哈哈,对呀,不能光你们姐仨建群,我们也得加入,积极地讨论啥地。
春天:以后按你姥爷家家规矩办,要定时召开家庭会议(我们小时候,我爸总给我们开家庭会),届时都得到场?还得发言?
妹妹:这群名字好。很怀念咱家的XX街小院儿(我们小时候,我家住平房,有个小院子)。老姐仨的少年、青年都在那里度过。NN(姐姐女儿)在门框上荡秋千。MM(妹妹女儿)在洗衣机上躺着。这个“光荣传统”还继续发扬。
二外甥女:哎!为啥我姐荡秋千,我就在洗衣机上躺着?从小就看出来谁懒了?
妹妹:大M你那时还不会坐着呢?你只会躺着(刚百天)。
春天:咱群还有要求,没有特殊情况不能使用语音,只能用文字交流。
姐姐:“L家小院儿”的名子好,沧桑,厚重,上下五十年,虽然不是繁花似锦,但枝繁叶茂是不过分的。她仿佛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国历史,只得探究,追思,回味……
春天:用文字交流的好处是,把对事务瞬间的感动写出来,记录跳动的思维火花。
儿子:大姨,不习惯,你先用笔写,方便修改和措辞,然后再码字上传到微信
姐姐:我可以试一下。
于是我在姐姐文字的基础上改编写成了如下的群公告
群公告
"L家小院儿"于2017年5月17日正式上线,她是"L氏三姐妹"小群的升级版。我们的"L家小院儿"经历了上下五十年的沧桑与洗礼,如今她“老树又发新芽”,不仅枝繁叶茂,更是繁花似锦。她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国历史,值得我们家族成员一起探究,追思,回味……同时我们及我们的下一代正在赋予她崭新的时代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