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报人杨自强是我的师长,从2002年深秋初读杨先生的《绝域雄风》至今,15年间,我已认真读过他15本著作,从文字上看,也算是和杨先生比较熟悉了。
杨先生出生的海宁,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家乡,当地的名人还有徐志摩、查良镛等等。所以,在没有见到杨先生之前,我一直以为他会长成书中描写的那种白而颀长、瘦弱斯文、戴一副金丝边眼镜的江南才子模样。
及至见面才发现,杨先生很白却不瘦弱,是个“文武”兼修的健壮男人。这大概和他既擅长益智类体育项目围棋,又擅长健体类体育项目乒乓球有很大关系。他能够幽默风趣、丝丝入扣地表达关键节点,文章里细腻知性、很有学者味道,也能够干净果决、利索爽快地处理人情往来,现实中张弛有度、颇具侠义之风。
《世事如棋:“围棋十诀”中的人生智慧》与其说是“围棋与中国历代士风”这个课题成果的联产品,倒不如说是杨先生汇集多年人生阅历总结出来的经验范本。
表面看来,全书以“围棋十诀”悟人生智慧,实际我感觉“围棋十诀”不过是恰巧契合了作者的 “三观”。如果说,短短40字的“围棋十诀”是作者表达人生智慧的纲要,那么把“围棋十诀”发展成近300页的脉络清晰、棋局跌宕、故事发人深省的心灵鸡汤,则离不开杨先生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独到的眼光、慎密地思考和娴熟而且高超的写作技巧。
为了评这本书,我还特地把杨先生写过的著作一一拿出来重读,像同样写史料评论的《绝域雄风》、《烟雨楼台》、《天马嘶云》、《将相本无种》、《一生一个字》,同样写励志处事的《人生三十六计》和同样提到金庸武侠人物的《大话金庸》,都再一次浏览了一遍。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本书。像《绝域雄风》等史料评论,都是写特定的一、两个年代的故事,为了成书就不得不深挖细耕,有些故事不是那么广谱,读起来难免艰深晦涩;像《人生三十六计》这本励志书籍,浅显通俗,人气旺盛,但更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而《大话金庸》作为畅销书,以调侃娱乐为主,与这本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类型,不如这本有趣、有益。
这本书第一个亮眼之处在结构。全书共讲述“围棋十诀”,十诀又各为一个独立部分,每一部分都围绕一个经典棋局讲述一个大道理,分3节,6个篇目。6篇既独立又互相关联的文章,前后呼应、层层递进,共同印证前述棋诀的内涵。例如:在第一诀不得贪胜中,作者就讲了1812年4月2日本因坊元丈和安井知得的对局,特别强调了黑69手这一无目之妙手的成因就是“不贪胜”。以棋局为引子,接着书中从本手(做份内之事不吃亏)、自制(控制情绪是做好本分的法宝)、平常心(学会把恪守本分作为一种生活常态)三个方面,通过十余个小故事讲明了“不贪”的道理,结构完美,妙趣横生。
这本书第二个亮眼之处在文字。杨先生是科班出身,又在传媒行业从业多年,字里行间值得欣赏、值得赞叹之处很多。例如:他能把棋局讲的如同球赛般精彩,单用笔墨就让文字具有了画面感,轻松地把棋手内心的波浪滔天动态地呈现在纸面上,把读者的眼睛用文字抓进书页里。他写道:丈和以白68、70两个连环妙手夺得先手,当下更不客气,白72打入黑棋右边宝库。赤星因先手被抢,惊慌失措,黑77当头一镇,不料白78古怪一顶,黑79强硬挺出,白80愚形一拐,黑棋原先的大模样已是支离破碎,至此江河日下,走上崩溃的边缘。看这本以棋理说事理的书,每逢看到棋局,总感觉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总不由得内心沸腾,忍不住想找个棋盘来摆上几局,整本书读下来,只觉得自己的棋艺也要提高了。
这本书第三个亮眼之处在道理。有些道理通俗易懂,便通过题目让读者先有个印象,如:《照搬照抄,马谡自寻绝地》、《志向远大,韩信胯下受辱》,再在文中简要描述,辅以道理类似的几个短故事,共证主题。有些道理要经过剖析,像《以卵击石,戚夫人逞强杀身》,就通过戚夫人人生中下的三着坏棋:一味贪胜、不自量力、以卵击石, 最终在吕后面前满盘皆输的过程,把她自己“作死”的一生细细分析,并附以同为刘邦妃子的薄夫人的转运史来加以对照和印证。还有些道理以不同的立场看,不一定有学习的价值,作者就一分为二,给读者一个全面的展示、客观的引导,给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审时度势,按客观实际对故事中的道理取精华去糟粕,按需处理。例如:对武则天其人,作者就既讲到她《以屈求伸,武媚娘落发为尼》,又讲到她《虎毒食子,武则天逆袭上位》。对武媚娘杀子的事实,作者评论到:武则天的狠毒心肠当然要被谴责,但这份杀伐决断,这种“连环弃子”的决绝,也只有武则天这样的“千古一帝”才做的出来。
当然,书中亮点远不止这些,细细研读,启发会更多。全书读完,就我本人感觉,独到、新颖、工整、风雅,值得推荐。
都说文如其人,15年来,杨先生才如泉涌、大作频出,在我印象里,杨先生就像他每一本书中的文字所呈现的那样,是个见解独到、温润如玉又风趣幽默的人,读一本有趣的书,结交一个睿智的人,是人生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