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德问致良知与多闻多见的关系,恐用偏了力气,其实这个疑问我们也有,不用多闻多见仅仅致良知就能有学问、有能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阳明说,良知不是来自见闻,但离不开见闻,一心一意只把致良知看成头脑中最关键的事情,多闻多见都是致良知之功,所见所闻都是良知的发用,而舍弃致良知专求见闻知识就是舍本逐末了。能够致良知,恢复心之本体,精察天理,自然随物而照,随感而通,大本立而达道行,何患无致用之实?
君子之学终身只是“集义”一事。义就是宜,心做到了它应当做的就是义,集义就是致良知,君子酬酢万变,应该做的就去做,应该停的就停下,应该生的就生存,应该死的就死去,怎样做都是适宜的,怎样的结局都会使内心得到最大愉悦,凡是谋求自己力所不及的事,勉强于自己才智不能胜任的事,都不能致良知,如果不能在所做的事情上得到愉悦,而是身心疲惫、精疲力尽,一定是把处理事情和培养本源割裂开来了,一定是致良知的心缺乏诚信、精一、真切,诚其意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哪样不是发自本心自然而然去做的?哪样不是从中得到享受或满足的?哪样不是顺理成章心神皆安的?不拧巴不自私用智,只是致其良知,寻其本源,自可以水到渠成,自能够心安理得。
关于人情欺诈如何应对,是先把怀疑放在心里还是只管善良只管致良知?阳明说“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善良的人,自始至终保持善良的心,不猜测别人的欺诈和不诚信,下功夫拨剥除良知的遮蔽,良知不断觉悟,不断清澈,犹如明镜,任何事物都不能在其面前隐藏美丑,自可以易以知险,简以知阻,天且不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子思曰:“至诚如神,可以前知”。
阳明曰:“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