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美团全资收购摩拜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这里也意味着,美团直接成为1-3公里出行领域的TOP2。于此同时,尽管遇到了严厉的政府监管,3月下旬在上海登陆的美团打车,据悉已经强势拿下30%的市场份额。美团在大出行领域的布局,初具规模。
在网约车市场,普遍认为美团并不真的能够干掉滴滴拿下第一,老二就已经很好了。甚至,单一市场30%份额都显得有点来得太快了,毕竟2017年底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还不太相信美团真的会大举发力这个曾经烧死过无数公司的领域。
如果说,当下互联网领域里,美团自称时最有跨界欲望的公司,应该没有什么人会反对。从团购、电影、酒旅、外卖到打车。再加上大众点评的若干业务,美团深度涉足的行业应该已达到十几个之多。可能你还没觉得什么,但是要知道,它是在每个领域都还未完全站稳老大甚至是老二位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向下一个领域进发。所以,最近难免会有一撮人开始觉得美团有点像极了乐视——从视频网站到造车,一切都是为了上市而开始朗诵资本的故事。这不,和滴滴的打车大战其实就刚刚拉开帘幕的一角,又吃下了膜拜单车,美团和阿里的ofo在共享单车领域势必还有一场龙争虎斗。
美团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其实结合之前美团高管们的对外分享就会清楚的发现,美团的边界在于“供给与履约在线下,提供以location为中心的服务”。
A类公司,供给和履约在线上,比如门户网站、IM和社交,游戏,视频,搜索等,基本涵盖了早期互联网的所有形态,包括最近大热的抖音和趣头条,你都可以归类为A类领域里提供纯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公司。
B1类公司,供给和履约在线下,以SKU为中心,这里的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单元,主要是考虑商品的价格和库存)。以电商为主,比如淘宝、京东、唯品会,包括最近大热的拼多多。
B2类公司,供给和履约也在线下,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精准地使用到用户或供给方的location,典型的比如打车、外卖、订酒店等等。
在A类中,互联网影响因素更高,普遍毛利业很高,比如游戏,但绝对GDP产值没有B类高;在B类里,互联网的影响因素在逐渐减小,GDP产值很高,但毛利很低。
B1与B2的区别在于:B2服务的提供必须依赖于精准而又快速响应的location且配备了大量基于location提供服务的线下团队。
普遍来看,B1需要对标准化商品和供应链很深的理解,往往把供给掌握在自己手里,要不自己做,要不又绝对的控制力(淘宝就对卖家的控制力不是一般的强);但B1不需要像B2那样对location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必须同城,必须3公里内才能提供服务等。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如果要说美团的边界,应该是整个B2领域的边界,美团所有的跨界,其实并没有脱离B2领域。如果说今天的美团要跨界去做短视频了,也就是从B2跨界到A类里,那么他的龙岩老乡张一鸣一定会抢在所有人先前去摸摸王兴的额头烫不烫。美团王兴的战略思维能力(或者叫不务正业的能力)有目共睹,他不像饿了么那样以外卖平台来定义自己,也不像滴滴那样以出行平台来束缚自己,他认为所有供给和履约在线下以location为基础的服务,或者叫虚拟服务(相对于B1的实物电商),美团理论上都可以做。
电影可以做,酒旅可以做,外卖可以做,打车当然可以做,那句著名的“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其实不是随便说说的。说不定美团下一项业务就是“美团租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