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情绪低落,看起来状态不是很好。约他晚上出来一起吃饭,他向我大吐苦水。
年纪轻轻的他,由于工作表现出众,就成为了他单位某部门的主管。上个月,因为另外一个部门的主管休产假回家,而手下又没有精兵强将,领导就安排他暂时兼管这个部门。本来自己的主管业务就非常多,加上这个部门的工作,肯定会忙得不可开交。她百般拒绝,却还是被领导一句“能者多劳嘛”轻松回应。
此刻我能做的,只是给他多点几个串。因为我的境遇并不比他好到哪里去。
全都是因为这四个字:能者多劳。
类似的场景,你也一定经历过:
“小李,老刘他们有个表格不会填写,你帮他们填一下吧!毕竟他们年纪大了,电脑用不好,也不会做表格,能者多劳嘛!”
“小宋,小张他们几个没接触过这些工作,好多都不太懂,这次工作就先交给你吧!你是大学生嘛,上手肯定快,能者多劳嘛!”
“小王啊,你们档案做的挺齐全的、整理的挺规范嘛,以后咱们单位的档案就全由你做吧,顺手的事嘛!能者多劳,对不?”
熟悉不?我相信大家都被“能者多劳”这四个字绑架过。
2
所谓能者多劳,乍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
但首先,这句话得看是谁说的。
我们想一下,“能者多劳”,通常不是我们自己说的。多么自恋的人,也不会这样夸自己吧。
“我是能者”,主动告诉别人厉害,这是有多自负呀!
“我要多劳”,你嫌自己的活少吗?主动揽活,没必要这么拉仇恨吧。
所以,如果有谁能够自己说自己“能者多劳”,要么是对自己的反讽与自嘲,要么就想让自己没朋友。
“能者多劳”,大部分都是别人说的,而且是别人轻飘飘说的。
你的工作已经本来很多了,别人好像根本没有看到,依然把更多的事推到你面前,然后轻飘飘的说一句:哎呀,能者多劳嘛。
此刻的你,内心是不是想立刻把他拉出去,枪毙五分钟?
3
能者多劳,能,是什么?真的单纯指的就是能力吗?
确实,有能力能够得到领导的重用,领导把事情交给有能力、靠谱的人手中,会放心、安心。
但是,大多时候,与其说是“能者多劳”,不如说是“仁者多劳”。
最近被一位朋友推荐看一部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第一集的剧情,让我既熟悉又大开眼界。
新恒结衣饰演的深海晶是一家电商网站服务商的销售助理,待人热情,工作有能力,是领导的得力干将。虽然是女性,但是一个人可以顶三个人。
领导周五要去鹿儿岛出差,让深海晶帮忙订机票和酒店。
她问:“社长,新的秘书呢?”
“我还在找,你再等几天,帮我把机票和酒店定了”。
他的同事上野负责接待洽谈业务的代表,要提前订好餐厅。
当上也野预定餐厅出现问题时,深海晶帮忙圆场“这些我都会告诉店家的,我已经和上野一起确认完成所有任务”。
最后吃饭结账,上野的卡被冻结了无法付款,依然是深海晶帮忙付款,并且还自费给客人买了小礼物。订餐厅、敬酒、结账、叫车,全是深海晶帮他做的。
没能力的女同事把自己的工作推给深海晶,闯祸了只会打个电话道歉,为了公司的利益,深海却要替他向客户下跪。深海晶加班到深夜,作为负责人的同事却早已回了家。
。。。 。。。
渐渐的,似乎单位所有的事情都和她有关,每件事情都有她忙碌的影子,她忙得失去了自我。
她也曾反省过:“我没法对别人说出强硬的话来,总是会败下阵来,要是我能在这一点上有所改变的话就好了”。
深海晶在繁复的工作中越陷越深,无法抽身,也无法专注做好自己本来范围之内的事。
她的“心好”让她成了“仁者多劳”,
她的“活好”让她成了“能者多劳”。
我想,她肯定想过让自己 坏一点、笨一点。可是她做不到。
4
能干,本来是对一个人工作能力水平的褒奖,但是这份“能”换来的却是更多的“劳”。
不要说什么“能者多劳”,不要讲什么“因人而异”,也别美名其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别聊什么“这是在锻炼你”。
能者多劳的结果是,越优秀的人干得越多、越累,越平庸的人干得越少、越轻松。
我们要清楚,“劳”到底是什么。
是“劳动力”,干活?
还是“劳务费”,报酬、钱?
大部分的机关事业单位和某些企业,工资都是相对固定的,不会因为事情做的多,付出辛劳多,工资就开得多,某些一天无所事事晃晃悠悠的人,工资照拿不误。
能者多干活,庸者少干活,会滋生能者的不平衡心理,更会助长“闲人”的侥幸心理和享乐心理。久而久之,工作气氛就会变成:能者的工作热情渐渐消磨殆尽,开始学起了闲置者,明明会却选择装作不会;即使不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工作不是应该按照工作岗位来分配吗?怎么变成了能者多劳、因人而异?所以,“能者多劳”会打乱原本清晰合理的工作分配,各部门的职责变得模糊不清,对于单位的管理、运行也是不利的。
能者多劳,“能”并不是天生的,是要从工作中锻炼的,如果总是强调“能者多劳”,那么,“不能者”总是得不到工作锻炼的机会,会一直“无能”。
这种无能,不是没有能力,归根结底,就是:懒!
在什么岗位上就得什么事,轻易说年龄大、学不会,不是借口。偶尔帮助一两次是出于工作上的情分,不帮助那是本分。别人没有义务要为他人这样的懒惰买单。
这种冠冕堂皇的说辞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发扬光大。它会像一场瘟疫一样,把能者拉下水,让闲置者更闲。
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反对年轻人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文章?因为,很多年轻的干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并不是不想干活,并不是不想大展拳脚、施展抱负,只是在“能者忙死,庸者懒死”的氛围下,不得不逐渐学会了“生存”,从而变成了温水里的青蛙。这很大程度上就是“能者多劳”思想在作怪。
5
那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开篇中我的那个朋友想发朋友圈诉说自己的心情并告诉大家:
以后拒绝喝“能者多劳”的毒鸡汤,不是能力强,不是啥都会,只是对待工作认真,仅此而已。别再相信“能者多劳”,别人对你说,是想要剥削你,你对别人说,是想要剥削别人。
说的没错。不过,我劝他,还是删了吧。毕竟这些内容让单位那些“无能者”看了也无济于事,只会让看笑话的人更高兴。
工作上的不良情绪还是别发朋友圈了,在工作中长经验吧。
多劳不一定是能者,本职业务做好才是能者。
所以,想要化解别人说的这句轻飘飘的“能者多劳”,我们可以用一些套路去拒绝他们。比如,自己工作忙,无法脱身帮助他;比如那件事情,你也同样不会。
但是,毕竟工作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提升自己能力,但是还不能被别人绑架牵着走,除了套路,我们最好还是要走心,主动给自己的时间安排优先级。
《精要主义》提到:
如果你不给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安排优先级,那么别人就会替你来安排。
能者不单单工作干得好,也会把时间安排好。明确自己本职工作的目标、任务,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细节需要注意,本职工作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成长和收获。
而后,如果有人给你甩了一个你并不愿意做或者对你成长没有价值的工作,又轻飘飘的对你说“能者多劳嘛”,你完全可以拿出自己的安排表,告诉他我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多么复杂、多么耗时耗力,然后也轻飘飘的回他一句:你看我现在的工作是这个样子,我确实没那么多时间帮你做,如果你愿意等我也无所谓,反正你看我这么多事,而且这些事还挺重要。。。”
这样的回答,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清晰的认识。这并不是靠我们的吐槽、抖小机灵、找借口就可以完成的套路,而是真正用心、用脑、用逻辑。
你的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如果他还跟你强调“能者多劳”,这样的人,既不用使用套路,也不用和他走心了,直接拒绝吧。
6
能者多劳,后面应该还有半句,多劳多得。
有人像是个大杯子,容量大,能力强;有人是个小杯子,容量小,能力弱。在设置非常清晰的岗位责任同时,组织内部有时还要考虑根据现有的人员情况及时调整在每一个大小不一的杯子里装上最适当的任务,进行工作流程的适当调整。
让大杯子多装水,承担更多的任务,就变成了能者多劳。而那些小杯子就会少装水,甚至更严重的情况是,有人本来杯子就像能装七成,但实际上却只装了三成,他对于组织的更贡献更小。这就会造成苦乐不均,累的累死闲的闲死。如果在报酬体制上,不能有效的解决多劳多得的问题,很多组织就会劣币驱逐良币,最后有能力的人要么不愿意多干活,要么就会流动掉。
多劳多得,一方面是多获得更多的报酬,另一方面也是让优秀者少一些职业倦怠,多一些成长。
马特·普卢默在《哈佛商业评论》给一篇文章中,给出了帮助优秀员工摆脱职业倦怠的三种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偶尔让优秀员工自主选择项目。
自主选择工作,可以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的动力,忍受工作中的倦怠和痛苦。
第二个策略是,让优秀员工与水平相同的人一起工作。
优秀员工经常被安排去跟第一技校的员工一起工作,这样反而会增加工作量,削弱士气,限制发展。优秀的同伴能够推动他们的思考获得成长。
第三个策略是,关注他们在工作时间内的其他工作要求。
与核心工作无关的其他工作要求,是让人产生倦怠的原因,每个小要求看似无足轻重,但聚集在一起却难以想象。一位管理者就会帮助自己团队平衡各个工作要求的重要性,确保他们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留给最重要的事。
通过以上三个策略,优秀者在工作中摆脱职业倦怠并获得成长,这也是“多劳多得”的一种实现途径。
多得,要么多得钱,要么多得成长。
如果“多劳多得”只是你偷懒的烂借口,我果断Say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