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充满了偶然。偶然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甚至多过计划。若干年前,一个无所事事的夜晚,因不愿意继续呆在宿舍看室友打游戏,便背着书包在校园闲逛,路过某个大教室看到人挺多的就挤进去,恰逢一位学长神采飞扬地讲述在THU攻读微电子专业的感受,深受刺激,便决心要亲自试试。
每年初都会做一些雄心勃勃的计划,往往十分宏伟而不切实际。十年前计划每天坚持跑步,但十年来一直都把跑步的事放在明天或者后天;三年前计划学习法语,两年前买回来教材,最近一年学习了一点皮毛;甚至在二十年前就计划成为一个科学家改变世界。
今年年初,恰逢三十,习惯性地而且更加庄重地做诸多计划,煞有介事地列了读书单。陆续买了一堆书,却从未认真读过:励志书,方法论,设计类的,心灵鸡汤,品类齐全,可是读书总沦落为睡前催眠的手段。读来读去,还是朋友圈里那些耸人听闻的玩意儿。前些日子在南锣鼓巷偶遇一个书店,号称不接受闲逛,进去必须要买书才可以出来。心想着岂有此理,便闯进去看了看,觉得除了安静也没什么特别,乏善可陈,所谓不接受闲逛只不过是一种营销的套路罢 。倒是有一本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叫做《天才的编辑》。买了一本带回南京,一直放在那里。直到半个月前,偶然翻看起来,便无法停下来了。
《天才的编辑》是一本传记,讲的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一个编辑奇迹般地发掘了菲茨杰拉德、伍尔夫、海明威等伟大的作家的故事。书中最打动我的,是那些传奇的故事,一个个濒临绝境的年轻作家,带着生命一般珍贵的书稿,来到编辑面前,交出了写作的命运。而这些书稿闪烁着光芒。这本书已经成了半个月来的精神寄托,每天加班回来不是夜晚就是深夜,最大的乐趣就是再读一段里面故事。阅读的乐趣丢失了许久,如今竟奇迹般回来了。读也开始对这些伟大作家的作品产生兴趣,想看一下这些曾经让作家们陷入疯狂写作状态的著作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本书也让我重新意识到作家和诗人,曾经是的神圣的职业。那么在当下,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写作呢?除了发微博和在朋友圈中表达情绪外,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写作来梳理人生呢?科技让人人都可以发表言论并公之于众(正如我现在做的一样),但同时也给写作带来了危机。在微博和微信之前,我们是用博客来发表见解和思考(假如随意吐槽也可以称之为思考),要长篇大论,要合理布局谋篇,要铺陈观点。微博和微信的的出现带来了变化。李开复认为,世界因为互联网变得扁平了,信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被创造出来,被分发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互联网弥合了人和信息的鸿沟。但这种维度的科技进步也渐渐摧毁了人们的写作,甚至摧毁了人的思辨能力。140字就可以是一篇文章,所有的铺陈和思辨都不重要了,只需要拿出观点,越短越好,越直接越好。当我们习惯性地跳过思考过程就拿出结论后,也将逐渐失去思辨的能力。这会带来什么?我觉得这带来了偏见,毕竟直觉往往不是真相。
连续的阅读总算是让紧绷着的神经放松下来,也将我从无尽的信息之海中解救出来。忽然有一天,我想我应该开始跑步,这也许也是一种偶然,是在放松状态下产生的一种灵感吧。也许是书中的某个场景触动了自己。在那本书中,传记作者描述了编辑--帕金斯每年都会在夏天回到老家度假休息一段时间。他最喜欢独自在密林中徒步,用一次长长的徒步让自己安静下来,思考一些工作之外的东西。为什么不是跑步呢?也许我可以通过跑步让自己摆脱那些莫名其妙的焦虑,从工作中跳出来,从眼前的得失中跳出来,思考一些别的东西?为什么不呢?于是就这样,开始了跑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习惯,不是为了锻炼身体,不是为了塑造体型,这本身就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如果您能有缘在偶然间读到这篇文字,诚挚向您推荐传记《天才的编辑》。至于这样的偶然能带来什么,就是完全未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