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摁下了暂停键,复工的一再推迟也让更多的企业陷入危机,我们的业务亦是如此。综合考估下,公司决定全面倡议实施996,管理层宣誓共同推进业务开展,让公司“活下去”!
“996”,来自于2016年10月的五八同城事件,后被延续成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以前觉得会离自己比较“远”,这种远是没有被要求过;也离自己比较“近”,工作5年来,大多数的工作日也经常早去晚归,很少体验朝九晚五。
这次“996”倡议前后,大家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日常:
各部门有条不紊的安排工作,倡议“今日事今日毕”,当工作量较大时,大家会咬着牙自愿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关上电脑,有些时间竟然也会到了22点、23点。
倡议“996”前的小道消息散布出:
“啊?!可怕”,“不会吧?有补贴吗?”,等等的恐慌开始出现。
倡议“996”中:
一场有情怀的倡议会议,拉动起每一位管理者的初心,大家自愿签字,举手宣誓。会后开始思考如何调动员工的激情和认可。
陷入困局,不是每一个员工都是靠初心、情怀加入公司的,有些伙伴希望安逸的工作,有些伙伴希望不要受制度的限制,有些伙伴倒是无所谓,等等各种状态。不能强迫,开始想着如何让大家在这11个小时里能够更充实。
实施“996”:
21点之前,大家会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21点一到,顿时喧闹起来,背上已经准备好很久的包朝门外走去,带着一脸疲惫和无奈。这种状态占据了60%以上。
“996”的倡议,确实让大家把脚步留在了工作岗位上,而内心的焦躁、抵触却让工作质量产生了大大的折扣。
那“996”真的只有这些弊端吗?也不是,还是能带动了20%左右的积极性,大家开始找事干,多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哪怕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在公司也能碰撞一些工作的点子。
实施“996”已经近3周了,适应这个节奏的伙伴开始越来越投入,和同事们的交流变得多了起来,没有适应的有的离职了、有的曾经会经常加班的伙伴开始卡着21点离开。
看到这些变化,今天起笔也想聊聊自己的感受。“996”可以作为一种形式,但不必要求下去。真正的加班文化,不是“996”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能有效得承接战略,明确目标,做好工作目标的拆解,细化到每位员工的日工作量。不需要用口号去展现这种看起来的忙碌和投入,而是调动全员的积极性,统一目标,统一节奏,每一个职场的成年人都会做好自我的时间管理。拖沓的、不能完成任务的自然会被分阶段淘汰。
关于“996”,无需说出来,保持情怀、定好目标,向前走即可。
人呀,就是这样,被动的躁动不安,主动才更高效、更舒心!继续保持好的心态,不管公司是否倡议“996”,对被动的“996”说“不”,不是抵触,是不要受影响,坚持做好自我的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