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的过程,主要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丰富与娴熟,专业信念与理想的坚持与追求,专业情感与态度的积极与深厚,教学风格和品质的独特与卓越。
路径一:读书,催生教育智慧
读书学习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第一,读书学习可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当今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能系统整合、灵活调度,跨学科的或人文、或自然、或社会、或经济等知识丰富广博,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自如。现代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无论走到哪里,中心都随之转移到哪里。而且有“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气概,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充实的知识和心灵的震撼。因此,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才能支撑起知识的天空,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其次,读书学习可以丰富教师的生活。教师读书学习就像歌手练声、枪手打靶,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唯有如此,教师的思想的河流才能潺潺不断,才能提高生命的强度。
第三,读书学习可以提升教师的精气。教师悠游于书籍之中,聆听古圣先哲教诲,欣赏宇宙的真谛和振聋发聩的哲理睿思,感悟人生,感悟世界,从不同角度追问、挖掘自我,不断提升“已成的我”,在书香四溢中经营自由的心灵、睿智的精神和丰富的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魅力、品味、气质和精神境界。
第四,读书学习可以增长教师的职业智慧。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有才华的、富有教育智慧的。读书学习,能够让教师易于感知这个世界,易于走进学生的心灵,能在各种情境中做出独到的判断。读书学习,能于无形中提升教师的锐气、灵气、慧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催生职业智慧。
教师读书学习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读专业书,提升知识内涵。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技能地不断丰富与提升,包括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地持续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读书、努力学习、终身学习,持续提升知识内涵和专业素质。
二是博览群书,丰厚文化底蕴。读陶行知,能让我们知道“生活即教育”;读苏霍姆林斯基,能让我们不断改进教育方式;读《红楼梦》,能让我们触动 “怀金悼玉”的辛酸;鲁迅的冷峻犀利,冰心的柔婉多情,林语堂的潇洒倜傥,总会悄悄扣动某一根心弦……读优秀的作品,能潜移默化地学会准确、精炼的表达;阅读经典的教育著作和教育理论,能够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品。
路径二:课堂,激发生命活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探究的园地、发展的场所,是师生交往的舞台,课堂不是“产品加工厂”,而是有鲜活和灵性的生命成长的原野、思想的摇篮、精神的栖息地。课堂是一名教师或教育家最为核心成长的阵地。教师应该积极改革课堂,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不断发展、提高各自的生命质量。
教师改革课堂教学,重点要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一种框架和思路,教师需要收集各种资源来发展、丰富自己的课程,带进课堂的只是一种教学预设,而不是剧本化的教案。因为只有在这种开放的状态中,教师才能在课堂中敏感地感受到学生与自己创造性火花的撞击产生共振,真正锻炼和成就这段共同的旅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学生需要,有效地加工、整合教材,对教材作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实施。
二是预习与深度学习的关系。预习是学习的起点,是课堂学生展示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课堂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结构地预习,努力完成课程文本所涉及的显形问题和隐性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预习,学习往往是是浅层的,预习过后,课堂上往往教师还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知识讲授。因此,教师要通过认真制定学习任务单、精心提出有思维度的问题、科学设计学习活动等途径,激发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明白其中的原理,了解事物发生的过程,弄清现象产生的原因,层层递进,深思慎取,探本索源,感深悟透,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幸福。
三是交流与展示的关系。交流可以让学生充分“说话”,交流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并相互启发,交流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并理解不同的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方案。所以,交流不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更是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最终形成学生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是现代高效课堂的精髓,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既包括小组讨论后学生在黑板上的书面展示,也包括学生登台讲课和学生互动质疑过程中的各种展示活动。交流是展示的前提,展示是对交流成果的呈现,教师关键是掌控好尺度与火候,有些问题只要一带而过,有些问题却需要深入追究,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谈或过于展示。
四是训练与达标的关系 。课堂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一般安排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和课堂巩固环节。训练的内容决定效果,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训练题前,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紧扣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或选择题目。课堂达标是为检验教与学效果而进行的检测,是教师了解学情、设计教学活动、进行弥补教学的重要依据。二者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有机结合,可视课堂实际而定。
五是“老师”与“教练”作用关系。有人说,老师与教练有很大的区别:老师传授知识, 教练传授经验;老师是言传, 教练是身教;老师是知识和观念的传授, 教练是动作和经验的示范;老师是教过就算,不包结果, 教练是陪同作业,包结果的;老师是等学生问问题的, 教练是查找学员问题的……学过车的人都知道,同一个规定动作,教练对每个学员都有不同的指导,根据不同人的性别、身高、年龄、性格等特性,采取不同的教与学办法,甚是见效,好的教练学员考试的通过率能达100%。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改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作“教练”,即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与学的方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尽力实施“一对一”指导,让每类学生都得到提高。
路径三:研究,升华职业灵气
学校丰富的研究机会、独特的研究情景、鲜活的研究问题、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开展研究活动提供了优越的研究条件。教师应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自觉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教育科研是名师与普通教师(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的分水岭。尤其是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
教师进行的课题研究一般包括微型课题和教育科研课题两种研究形式。微型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细小,研究周期比较短暂,容易操作且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务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主要特点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一具体问题,教、研、用三者是一体化,具有应用性;人人都是研究者,个个都是主持人,具有大众性;教师自主发现的教学中问题,自己遭遇到的课题,具有自主性。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应注意的问题: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意味着研究已经完成一半了。”因此,确立课题应遵循基本的原则是: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强调合作。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反思或教育热点问题等。如翻转课堂下的教与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材整合与应用、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其次,课题研究的方法要恰当。课题研究常用的方法是“行动研究”,其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行动者的研究” ,即研究的主要主体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实施者(即教师或教育管理者)。二是“为了行动的研究”,即研究目的不是验证或构建某种教育理论,而是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是“对行动的研究”,即研究对象是行动者自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理论问题或者他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在行动中研究”,即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同时推进,相伴相随,但并非合二为一。第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步骤要清晰。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步骤是: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尝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路径四:反思,积淀专业睿智
反思是指对已经发生或经历过的事情再度进行回顾、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找出其经验与教训,进而重新编制新的方案或策略。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教学是狭隘的教学”。教育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法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作为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并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实现专业发展。
目前,纵观世界各国一种全新的教育反思方式就是教师专业发展自传 。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教育研究领域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自传来系统地记录教师个体的教育生活和专业发展历程,关心教育中的个体,注重记录教育的具体情境,关注教育事件的“真实状态”。
教师专业发展自传研究往往是“教学与生活”的自传,可以用“自传叙事”的方式提出自身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或者生活事件。如在听课后,记录每次听课的感受;在公开课后,记录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反思解决策略;在调查研究后,记录自己深度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便记录所思所惑;在网络研讨和教育著作阅读中,与专家对话。教育叙事是一种纯粹的故事,是研究者对故事的研究,是研究者自己在说话。教师通过对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梳理、总结,反思自身的成长经历,为专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解决自身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推动教师自我唤醒、自我反思,自传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自传是“讲述自己的故事”,主要目的不是炫耀自己的过去或给后来者留下经验教训。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当下,就可能发生“自我反思”“自我唤醒”的效应。第二,显现教师的“个人化实践知识”,在教师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说中不知不觉地显现出来,从而缓解“认识你自己”的疑难。第三,通过“自我反思”提供有关教师成长的秘密。让老师们以这种说话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有人说:“当教师不直接谈论教育理论,只反思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时,教师的教育理论常常蕴涵其中,而且这些教育理论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它已经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念了”。勤于学习,善于反思,距离名师就会越来越近;勤于反思,善于积累,便会在成长的旅程里凝聚为“珍珠”,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