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由地处荆山的楚族立国而成。其诞生过程艰难,发展历史坎坷。早期的楚国,是从一个南方小国逐渐发展壮大而成为春秋霸主和战国时期一个大国的。在楚国的历史中,称霸中原是标志性事件,屈原和楚辞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
楚国的兴衰
楚国,又称“荆楚”,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经历了形成、发展与衰退三个阶段,历八百年而亡。
形成与称霸
楚国由居住于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的楚族发展而来,楚族因此也称荆楚。传说楚族的先祖是祝融。楚族在发展中受到商朝的征伐,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臣服于商朝。
商朝末年,楚族首领鬻熊找到了向商朝复仇的机会。他发现商朝的西方属国周在首领姬昌(就是西周的周文王)领导下不断强大,于是投奔周朝。姬昌对鬻熊很尊敬,尊他为师。在后来的“武王伐纣”中,鬻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楚人因此更加敬重鬻熊,鬻熊的后代从此以熊为姓。
西周成立时,封楚族首领熊绎为楚国国君,居丹阳(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境内),楚国正式建国。楚国立国后,贫穷落后,十几代君王带领臣民跋涉山林,开疆辟土,甘苦与共,建设国家。楚国君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注重以先王艰苦创业的事迹对臣民进行传统教育,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公元前740年,蚧冒之弟熊通自立为楚武王,这在楚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它宣告了一个南方大国的崛起。
楚国虽然强大起来了,但是毕竟地处偏僻,和中原一带的诸侯国相比,仍然显得落后。于是在中原一带夺得一席之地,提高楚国的政治经济地位,成为历代楚王的梦想。从公元前740年到公元前614年,楚国消灭了周边的十几个小诸侯国,疆土不断扩大,楚文王于是将都城从丹阳迁到了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此后楚国开始争霸中原。
公元前597年,楚军围困郑国,晋国派兵救援,楚晋两军在邲(今河南荥阳以北)大战,这次却是晋军大败,楚庄王尽洗楚国城濮大战之耻。此后不久,中原各国除晋、齐、鲁等国以外,都尊楚庄王为霸主,楚国终于实现了称霸中原的愿望。
称雄与灭亡
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战国时期,周王朝更加衰落,奴隶制度走向崩溃,地主阶级迅速崛起,各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西周以来分封的诸侯国越来越少。为了富国强兵,扩大领土,各国相继变法,强国林立,楚国一度落伍,屡遭强国凌辱。公元前402年,楚悼王即位,决心改变现状,后来任用魏国人吴起变法。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军事家,战国时期卫国人,先后做过鲁国和魏国的将军。吴起做将军时,能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甚至用嘴为他吸脓。吴起为魏国的强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不断受到魏国大臣的排挤,不得不离开魏国,来到了楚国。
楚悼王平素就听说吴起很能干,因此吴起一到楚国就被任命为相,开始变法,这一年为公元前382年。吴起严明法令,罢免无所事事的官吏,废除较疏远的王族,把节省下的钱粮用以供养战士,加强了军队建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楚国军事实力也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增长,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楚国的贵族因为利益受到损失,一直都想谋害吴起。吴起变法的第二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后,吴起被杀。
楚国的变法终止了,这实际上是为楚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楚怀王时期(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9年),重用靳尚等谗谀之人,致使楚国最后振兴的机遇丧失。
公元前223年,秦王派王翦、蒙武率领秦军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国灭亡。楚国虽然灭亡了,但是在她存在的八百年里,对于南方民族的融合,对江南的开发和南方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史书记载,楚国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凝聚力,在横跨大江南北的广大区域,建立起了一个强盛的、积极进取的多民族国家,并不断强化其臣民的国家认同观念,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民族意识。应该说这是楚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获得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学习上述内容,你能说说楚国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么?也可以和同学们就此事展开讨论。
楚国蚁鼻钱
楚国的经济与文化
楚人立国八百年,创造了令人称奇的楚文化。其内容包括哲学思想、青铜文化、军事文化、漆器文化、刺绣文化、科学技术、民俗民风等。而在经济领域,水利建设及青铜铸造业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楚辞——楚文化的奇葩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张汤传》,其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录有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屈原的学生)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等人的仿骚作品。《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由于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后人提及楚辞无不言及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并常以“骚”或“离骚”作为楚辞的代称,还有不少人称诗人为“骚人”,也是源于此。楚辞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屈原的楚辞,充满着对楚国人民的热爱,对楚国的担忧,这其实正是楚文化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爱国精神。他在诗句中写道:“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大意是说自己被流放,不能报效国家,这种处境连鸟兽都不如。其爱国主义精神为千秋万代所景仰,成为民族脊梁的象征。
发达的物质文明
楚国的物质文明建设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在今随州市擂鼓墩的一个古墓中出土的战国青铜编钟,就充分体现了这种辉煌。该编钟总重量达10.5吨,其中礼乐器的铸制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曾侯乙墓编钟演奏的效果非常好,说明完全达到了当初设计的要求,由此可见当年楚国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
铸造青铜器需要大量的铜,当时最著名的大冶铜绿山铜矿,提供了楚国所需的主要青铜原料。铜绿山矿井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例如通风方面,利用井口高低不同所产生的气压差,形成自然风流,并采用关闭已废弃巷道的办法来控制风的流向,保证风流能到达最深的工作面。为了解决排水问题,矿井利用木制水槽等简单工具,构成井下排水系统,把水引到积水井,再用水桶提出井外。
在农业水利建设方面,楚国也走在了各诸侯国的前面。最著名的莫过于楚相孙叔敖领导修筑的芍陂,该水利工程就是今天安徽寿县的安丰塘。工程竣工后,“陂经百里,灌田万顷”,以后很多朝代都加以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芍陂进行了综合治理,使芍陂成为淠史杭灌区的调节水库,灌溉效益有很大提高,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芍陂的创建,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楚令尹孙叔敖所修,时间约在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前591年)之间;一说是楚大夫子思所建,有人推测可能在楚顷襄王时期(公元前298年—前263年)。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最早记载芍陂及其水源。请你查阅史料,谈谈你的看法。
在楚国,还有很多商业贸易场所,被称为“市”。春秋时楚国设有专门管理市的官职称作“市令”。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商业规模扩大,政府已经不允许贵族经商,给予普通经商的人很多优惠政策。商业的发达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在楚国都城郢,“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敝。”就是说在郢的大街上,车撞车,人挨人,道路水泄不通,早晨穿出门的新衣裳,到了晚上就被磨破了。有商业当然就要有货币。楚国最初的货币是贝,后来发展为铜币,形状如贝,叫做蚁鼻钱。
楚文化的特点
一是体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楚国的先人,特别是楚王熊绎在荆山创业时期,条件非常恶劣。住的是荆条编织的房屋,驾驶的是柴车,穿戴的是破破烂烂的衣裳,在深山中开荒、劳动,辛勤地建设自己的家园,从而使楚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二是具有兼容并蓄、取人之长的开放精神。只要是先进的文化因素,无论其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抑或制度文化,无论其来自何方,楚人都求之唯恐不得,趋之唯恐不及。例如制度,主要参考周朝,冶铁则基本学习周人的冶炼方法,越人的铸造方法,等等。
三是形成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楚国有比较发达的农业,有比较先进的建筑业、冶炼业、丝织业、刺绣业以及兵器业等。首创了精密铸造工艺制作铁器、铸铁柔化工艺制作漆器、流域性水利工程,首创了县制以及率先实行奖励军功的制度等。
来源:《湖北省情学生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