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谋事不如谋势
曾经观看过高手对弈,跳马出车飞象之间,全无杀气。数十个回合后,但见一方神情愈来愈凝重。再走几步,竟大汗淋漓,坚持片刻便拱手认输。
而一旁的我细观棋局,怎么也看不出输者究竟输在何处。年少气盛的我替输者不服,问输的一方:输在何处?输者回答:大势已去!我自告奋勇替输者下完残棋,几着之后,果然局势明朗,我方损兵折将,身陷泥潭。
输棋之后,仍不服,请求赢方允许我悔棋重下。得到允许后,把棋局复原到我接盘的状态继续对弈,结果再输。如是者三,方明白什么叫“大势已去”。
外行眼里平平常常的几颗棋子,在内行貌似随意的布局下,居然逐渐形成了一个天罗地网般的大气阵势。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下棋如此,经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看有些人不显出不露水,数年之后竟好运连连、功成名就;而更多的人忙忙碌碌、东奔西跑,却一直没有出头的日子。
这其中的差别无非在于:前者重“谋势”,而后者谋的只是“事”。谋势者,善于辩势、预势、造势、乘势、借势、蓄势,力之所至,势如破竹;谋事者拘于琐事,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得到的往往只是眼前的微利,却可能损失了将来的厚报。
老祖宗的告诫:天下潮流,浩浩荡荡,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惟有谋势者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纵横捭阖。不谋势或不善谋势,必然招致衰落和灭亡。
二、退步原来是向前
做事无疑应该坚守原则,坚守心灵深处的高贵,不能因为屈服于压力或贪图物质利益的享受,就轻易的妥协甚至出卖自己的良心。然而,在个人的名利或物质利益受到损害或由于个人利益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如果能大气大量的退让一步,则不仅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种大忍之心的体现。
记得这是一位外国学者的话,意思是说:会生活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证。
清河人胡常和汝南人翟方进在一起研究经书。胡常先做了官,但名誉不如翟方进好,在心里总是嫉妒翟方进的才能,和别人议论时,总是不说翟方进的好话。翟方进听说了这事,就想出了一个应付的办法。
胡常时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一到这个时候,翟方进就派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请教疑难问题,并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时间长了,胡常明白了,这是翟方进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为此,心中十分不安。后来,在官僚中间,他再也不去贬低而是赞扬翟方进了。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讨,一举擒获朱宸濠,建了大功。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以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散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我解脱。”想嫁祸并抓住王阳明,作为自己的功劳。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军们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话说了。
王阳明称病休养到净慈寺。张永回到朝廷,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免除了对王阳明处罚。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
如果说翟方进以退让之术,转化了一个敌人,那么王阳明则是以退让之术保护了自身。
以退让求得生存和发展,这里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老祖宗的告诫:“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和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朋友们,你是否能悟透“谋事不如谋势、退步原来是向前”这二条老祖宗传下的成功之道呢?如果能悟透,只要你知行合一,假以时日,你必定会飞黄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