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执行的最初目标是优生优育,但是为什么现在社会生养孩子这么困难呢?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不仅产生很多的困惑,在面对孩子的心智成长时也是疑虑重重。于是很多家长都会说现在一个孩子反而不好带了。
其实,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家长的社会压力相比于以前变大,工作时间变长。成人为了给家庭成员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不得不卖力的工作,这也就使亲子陪伴的时间变短,孩子无法在父母面前学习到有效的沟通,这也使孩子日后在表达自我需求上有限制。
其次现在的居住环境使得孩子与同龄孩子的接触变少,大多数孩子的课余生活都被课业负担充斥着,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们无法在儿时与他人一起学习情绪处理。孩子们的玩伴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和僵硬的机械玩具并不能提供给孩子们经验,只能让其变的暴力、冷漠甚至无法表达爱。
研究表明,无法辨别焦虑与饥饿的女孩容易患饮食失调症;情绪容易冲动的男孩有暴力倾向;不会控制冲动的女孩容易在十六七岁便怀孕;不懂得应付焦虑及抑郁的孩子容易吸毒、酗酒。
也就是说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家庭以及生活环境所生发的,那我们家长就要明确:想要改变孩子,首先必须改变我们自己!孩子总在家长身上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家长的行为模式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模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强势的妈妈养出来的女儿强势,儿子懦弱。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我们自己不改变就想要改变孩子那确实没可能。所以我们得清楚:“这个现状制造出来,有我一份!”
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家长还必须放下没必要的愧疚心理,相信从现在开始一切将变好,以至更好。
我们要明白:我们能提供给孩子的是我们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并且一直在努力找到更好的方法。家长们确实没必要再去责怪自己,尤其是单亲家庭中的父母,如果家长过份的愧疚,会让孩子内心没有安全感并过分的索取以及抱怨,他们会在心智模式中设定家长给予的确实都不够好,并且这都是应该的,本就是父母的亏欠。长期以往孩子在社会关系中也会难有立足与发展,而家长也逐渐陷入一种病态模式。所以请停止自以为的行为补偿,当孩子没有这方面的怀疑,他才会健康成长。
十一条必须坚持的信念:
1.孩子一生下来便爱、信任及听从父母。
2.孩子再坏的行为,都不是针对父母的。
3.家长对孩子付出的爱是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替代的。
4.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具备使他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
5.家长只不过是帮助他把这份能力有效的释放出来。
6.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只不过没有在家长所在乎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7.孩子在努力的做好,就算当他弄得很糟的时候也一样。
8.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不等于整个人。
9.家长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结果的最大决定因素。
10.总有更好的办法,关键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
11.所有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来自于家长的一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