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生而知之者,肯定有,但一定不多,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后三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困而不学者。
孔子说自己“非生而知之者”,但孔子“好古,敏以求之者”,“十有五便志于学”,“每事问”,“学而思”,“温故知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好学的楷模。
孔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象是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丢掉了),孔子的一生都在学习,还乐在其中。《论语》第一篇第一章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以孔子不是生知安行,是学知利行。
遇到问题了才去学习,也不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还不算糟糕。困而学之,遭遇了困境,才去学习,困知勉行。
细想来,自己也属困而学之的,有时候或许还是困而不学尚未知,因为很多时候对自己心中的想法未曾认真反省,被一些见解困绑自己却不自知,自然就困而不学了。
生于静修,死于忙碌!困而不学,每天忙忙碌碌没有空闲学习,结果就是“死”,这不是生命的“死”,而是“智慧”的死。天天忙于琐事,疲于奔命,几乎可以判断这些瞎忙是没有后劲的了。
“古之学者为己”,真正充实自己,真正修炼自己,磨好自己这把“刀”,才能无往而不利呀。自身成长,任何人都替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