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整整20日未更新文章了,期间偶会有朋友关心我未更新的原因,我会简单回答,最近有点儿忙。但追问自己的内心,实则我发现,我是因为忙而乱了,没有自己的思考,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困扰了一个多星期后,昨天我对这些负面情绪做了个简单梳理。在梳理的时候,我意外发现当我们因一些无法解决的事情而涌现负面情绪时,很容易产生“这就是我的命啊”这样的想法。瞬间我就联想到了之前武志红老师在他心理学课上讲到他一个朋友的故事,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
他的朋友处在三角关系,有一个不好看的老婆,还有一个美貌情人,他们频繁因这段三角关系而吵架,并时常为之沮丧。在跟武老师的沟通交流时,三次提到“这是命”。
“这是命”,这三个字实际上是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我之前说到过这是来源于他内心的自卑,换句话说,就是在他自己的潜意识深处,认为自己不够好,不被认可和不被喜欢,所以他难过、郁闷,甚至是无奈。
因为我们人都有一个最本质的自恋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有价值,被喜欢,被认可。这个需求未被满足,痛苦就会不断地重复,似乎这就是命。
如果你用心留意观察的话,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小孩,在玩玩具时,总是会把玩具扔出去,然后哭闹着要回来。往往有父母或长辈会不解地说,“既然又要要回来,干嘛要扔出去呢?”
这其中的原因呢,就是小孩把玩具当做妈妈的替代物,在不断地重复妈妈时不时离开自己带来的创伤。
02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人总是会不断地重复某一种情感或者某一件事情,如果这种情感或者这件事是不好的,又无法解决,往往就被认为“这是命”。
那我们如何摆脱这样的“宿命论”呢?
我试过一个非常好用的办法,实际上算是一个学习方法。在大家上学期间老师肯定有教过你这个方法,那就是错题本。上学的时候,没好好利用,但现在想来,它实际暗含的是人生智慧。
在我们的人生中,会犯很多很多的错误,小到说错一句话,大到做错一个人生选择。但没关系,错误本身就是我们成长的宝贵经验,是我们自己跟自己对话的过程,是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可以把我们带到更好的地方去。
说到这里,有人会有疑问了,这“宿命论”跟错误有什么关系吗?不难解释,“宿命论”,它实际是在不断地重复人生中的错误,从而产生的错误想法。
我们用记录自己人生错事的方法,帮助自己从经历中修正自己的行为,降低自己的错误率,怎还会有“宿命论”呢?
03
我对于自己人生错事的记录方法是:在印象笔记app下设立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的是我平常生活中发生的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具体方法如下:
1) 复盘事件
当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引起你的情绪波动,先把事情的原委一一记录下来,只是阐述事情,不掺杂感情地记录。
它有什么好处呢?可以帮助你在后面分析这件事情的时候更加客观。
2) 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分析原因
想想这件事情你是伤心的,难过的,还是生气的。然后问自己为什么你会伤心、难过或者生气?
在斯蒂芬妮.斯蒂尔《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书中谈到:
我们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就四种:关系需求、独立和控制需求、快乐需求、自我价值及认知度需求。
我们遇到的心理问题基本上都是因为这四种自身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
关系需求是,我们在童年时被父母忽视,精神或肉体的虐待,从而长大后不能很好的和他人相处,要么有点孤僻,要么过于依赖。一般是不能得到自己喜欢人的重视而难过。
独立和控制需求是,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着探索精神,但在童年时受到父母的阻碍和打击,给孩子规定许多条条框框,从而长大后就非常依赖他人。一般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开心。
快乐需求是,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如果一味地放纵自己的快乐就会导致不快乐,一般是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而不开心。
最后,自我价值及认知度需求,往往生活中的很多情绪都是因为这个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受欢迎的,被认可和被接受的。一般是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或者受到他人的指责而伤心。
3) 记录改进办法
分析完自己的真实原因后,为自己设置一个完得成的小计划,帮助自己缓解这种负面情绪。
总结下,人生错事本的方法是,通过复盘事件,分析情绪的内在真正的原因,从而设置个小计划,这样可以避免一味地陷入“这是命”的怪圈。
我是金娜,希望我今天的文章对你有所启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