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个问题,“落花”是花开还是花落?
按照老杜一贯的风格,落花应该是指花落。
这首诗写于770年4月,正是暮春时节,春天即将随着花谢花落而去,而杜甫也在半年之后病死在寒江的一叶扁舟之上。
全诗原文如下: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范。死于726年。726年,是杜甫14、15岁的时候,按照杜甫《壮游》里说的“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又从《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里说的:“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那时候的杜甫,是很意气风发,而且打交道的都是高官达人。
崔九:名叫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唐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那么这个“逢君”的是李龟年呢,他是李景伯的儿子,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技艺精湛声名远播,就时常被邀请到王孙贵族家去表演。
年少时候的杜甫因为才华出众,又是官二代,有很多机会去到岐王的宅子里。所以他时常能见到李龟年,又在崔九的家里遇见过几次。
因此这首诗的上联,“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就是交待一个过去的美好时光:当年的杜甫,少年天才出名,深受达官贵人的喜欢,当年的李龟年也是著名的乐工,受到皇帝和富贵之人的赏识和宠爱,那时的两人,是多么的风光,多么光明广阔。
其次,第二个问题:这样描写有什么寓意和暗示吗?
落花的寓意就是衰败逝去,杜甫自知此时他的身体已经衰竭,所以落花也暗示着他可能也将不久于世了。
从当年见到李龟年,到现在江南的风景迤逦的时节再相见,40多年过去了,安史之乱爆发,国家风雨飘摇,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当年的繁荣已经凋零,当年的盛景也全然不在,如今再看这个满是疮痍的国家,和那枯萎衰败的鲜花有什么不同呢?
在这40年里,杜甫当官为皇帝为国家效力的梦想却始终没有实现,他那“志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已经被现实磨平了,只能已是“小臣议论绝”,他曾经的骄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也被岁月击碎,如今已是“老病客殊方”,“途穷仗友生。”一生颠沛流离,此时的他身残心衰,已经到了生命最后的时日,跟这春去花谢是一样的结局。
李龟年呢,竟然也是一样的命运多舛,安史之乱爆发后,就开始颠沛流离,如今流亡在江南地带,靠着良辰佳节时日,为俗人唱歌赚钱谋生。昔日的荣耀,今日的落魄,是多么的让人心伤哀叹呀!
最后,杜甫这首诗且喜且悲,林继中说它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蕴含着丰富的情绪,用瞬间刻画出了永恒。
颠沛流离的杜甫,在此刻的江南,已经感受到了无尽的孤独。
他昔日的好友,酒友,相继先他而去了。郑虔,高适,严武,房琯……他哭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没想到在这江南风光正好的时节,还能见到10多岁时的故人,那种喜悦的激动不言而喻,然而两人相拥之后,细细打量彼此,是一样的落魄不堪,一样的如花凋零,好日不再,岁月不长,所以这短暂的喜过后便是更加巨大的悲。
达芬奇用画笔把蒙娜丽莎丰富的感情勾勒成永恒,杜甫则是用看似明快的笔触,将沧桑巨变的沉痛化为了一种“不可承受之轻。”
所以这落花是花落,是残败,是凋零,是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