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圈内已被各种祝福和图片刷屏了。
我的母亲已经年迈,她不识字,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热闹的朋友圈和她没有关系。
我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关心的依然是我们的近况是不是还好、玉米地里疯长的荒草还没有除去、养的鸡和猪还没有喂……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不懂送鲜花是一种幸福、不懂节日礼物是一种快乐、甚至于她没有听说过“爱”——我们从没说过“我爱你”、她更加不会说这么“酸溜溜”的话。她的内心始终都是被家长里短填的满满的,没有时间、也没有空地来考虑其他。
去年春节,我再次劝说母亲跟我来城里。有那么一刻,她没有像往常那样坚决、那样不讲道理,而是告诉我:她在老家,我们兄弟姐妹就有个家在这里;她离开了,我们的家也就散了。这句话是我听到的母亲讲过的最真切感人的话,这句话触碰到了我心底最柔弱的神经,也让她在我心中的形象也开始高大了很多。
母亲是个要强的人,要强的近乎偏执。
父亲离开我们后,母亲一个人坚守在农村老家,但村里的人情礼往她一个不拉,她总是对我说:村里就是这个习俗,人家以前对我们有情,做人总要懂得感恩。好多次,她宁愿自己拮据,也要把份子钱凑上。
母亲今年66岁了,她坚持种了5亩地,地里的玉米、小麦、土豆一样也不少。我家有近百亩山林,她竟然不顾我们反对,贷款请人梳理山林,硬是整出了一大块连翘林,她告诉我,这一片连翘林今年的收成会不错的……就这样,她成了村里艰苦奋斗的典型,我们几个儿女都成了后进分子,现在想想,不免汗颜。
母亲是个孤独的人,除了我们这个家,她再无亲人。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我们这个家。
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夫、老年孤独留守,一切的艰难都没有压垮她。她依然要强、依然体面、依然安静而忙碌的与命运抗争着。有时候她也觉着孤独,生病的时候也没人能说一句话,她得自己扛着;高兴的时候、伤心的时候,只有她自己能体味到那份形单影只的孤寂。然而面对生活,面对我们,她依然显得独断专行、我行我素。对她来说,孤独就象一杯苦酒,她总是强迫自己默默咽下。
每年春节后离家,她总是为我们准备好很多很多土特产,亲自帮我们背到马路边,陪我们在路边久久的候车,车子远去的时候,她的影子也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弯转的山路尽头。就在今年,我返回到城里给母亲报平安的时候,她告诉我,我们走后,她一个人哭了好久……
只有这次,也是唯一一次,她在我面前表现了对子女的依恋和对孤单的恐惧。电话这头,我慌乱的安慰着母亲,并匆匆挂了电话,挂电话的刹那间,眼泪却夺眶而出了。
母亲的世界太小了,小的只能装下我们一个家和这个家里的儿女们,不管世界怎么变,不管今天是什么日子,一切都与她无关,她只要她的儿女们过的好,她的世界就是美好的。而我们,往往因为各种所谓的忙碌,最终在偌大的世界中忘记了母亲。
著名作家老舍说: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儿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母亲就像是一颗老树,她让我们兄弟姐妹们扎根于天南海北,但是根总是和母亲相连。我祈求老树长青,也希望小树们知恩、感恩,偶尔得空,能顺着根回到老树身边,让老树多一点天伦,少一点儿孤单;多一点儿休养,少一点儿劳碌。
谨以寥寥文字和兄弟姐妹们共勉,惟愿母亲安康,家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