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手:思维活跃,逻辑严谨,能从各种角度论证任何观点的语言高手。持方是什么,他们就持某一观点。这是专业辩手给人的普遍印象。
当辩论比赛时双方激烈角逐,我的脑细胞一起跟着高速运转,我一度开始丢失自己事前持有的观点。比赛结束后我很困惑,两方观点鲜明对立,理由合理充分。而我,一个自以为有主见有想法的人,却在尖锐交锋的言语中迷失了。
蔡康永说,不要抱着寻找真理的目的看奇葩说,辩论无法辩出真理,辩论只是提供丰富的角度帮助你去思考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对于大众来说这不容易。这个“这”指的是思考出自己的观点。看奇葩说的有两种人,一种是被其综艺性吸引,以获得娱乐为主,选手的论证有没有逻辑并不重要,只要语言表达能力富有综艺性即可。这类人不去思考,自然不会受到辩论的影响,他们会一如既往保持自己的观点;另一种是会努力思考双方论证的逻辑是不是严密,角度是不是独特,一期奇葩说看下来估计也是精疲力尽。这类人他确实在思考,然而他未必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相反他会迷失在严谨的逻辑中。
他的这句话点到为止,说出了结论却没说明理由,既然没有理由又如何让迷失的人信服,毕竟他们就是因为追求合理严谨的理由才迷失的啊。
回到题目,专业辩手还有自己的观点吗?作为观众,尚且迷茫,作为辩手,岂不是纠结致死?拿到自己认同的持方还好,拿到不认同的持方却还要严谨论证,这不是自己打脸吗?久而就是,专业性训练出来了,但在不断和自己内心搏斗的过程中,会不会慢慢失去自己的观点了呢?
我认为是不会的,作为专业辩手必须有这个专业素养来会想清楚这个问题。对于迷茫的普通人来说也是这样。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接着读下去。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看辩论的时候也会跟着思考,但通常自己都能坚持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在辩题关于爱情,亲情,就业等话题时?而当辩题讨论世界需不需要超级英雄,世界毁灭的消息要不要公之于众时,又被辩手说的摇摆不定?
其实这种现象的本质归因于价值观。
为什么同样有说服力的辩论,换个话题就完全不能说服你了?说明决定你自己观点的根本不是那些有理有据的论证,而是你的价值观。身边天天发生的事情不断投射出你的价值判断,你对经历过的爱情,亲情,就业早已有自己认同的价值了。我整天在学校刷微博撸串,我们哪知道世界毁灭的消息该怎么处理啊?我压根就对此没有深入的理解,也就没有坚定的观点,当然会被一大波口水带走。
当我们对一件事表达观点时,我们对他的判断分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实判断就是客观存在的,如某人当街打人是犯法;而价值判断是,某人当街打人是错的,因为这伤害了他人。对于事实判断我们没有辩论的空间,他是说一不二的,因此也不会是多数人迷失的那个领域,迷失的都是九年制义务教务未完成的。而价值判断则是辩论的天下了,因为他根本没有对错。你认为伤害他人所以打人不对,那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因为那人在地铁上嗑瓜子还满地丢壳?接着又可以讨论说他犯错难道可以成为你犯错的理由吗?你看,这样就有辩论的空间了。
那么我们在这样的辩论中迷失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理解,不是那些论证决定了我们的观点,而是我们的观点决定了那些论证。
什么意思?
我举个栗子,我刚进大学的时候想做个心理咨询师,觉得自己真的很适合这个职业。我喜欢一对一的谈话,喜欢安静的环境,有人求助时自己又有成就感,然后我就转到了心理系。之后我又后悔了,觉得市场混乱,前景不明朗,培训成本又高。于是就想做产品经理,我喜欢研究人的心理,喜欢做手工,恩有匠人的精神,能设计一件帮助他人的东西很有成就感,我还很了解互联网,太好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岗位啊!然后我就去找实习,做项目,结果发现没人要,在公司接触多了产品经理,觉得也就那样吧,不像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cool,像是个项目经理,泡沫大。
你看,我喜欢一个职业的理由都很充分,不喜欢一个职业的理由也很充分。我们从来就只会给自己的态度找理由,到了辩论这边,理由反而喧宾夺主一跃成为态度的领导者了。明白了吧,理由是用来说服别人的,不是用来说服自己的。
奇葩说很多选手并不是专业辩手为什么仍然具有说服力,他们自己也经常强调说他们有很多人生经历。人生经历是什么?就是铸造你的价值观的水泥。有了形而上的价值观,自然形而下的论证能够很充足。而专业辩手和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在于他们在积累人生经历的同时,会汲取各种不同角度的知识,去吸收别人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水泥品种很多,还是剽窃的,这才让他们有话可说,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马薇薇的知识储备不亚于高晓松的原因。但外来的水泥未必都用来做承重墙了,可能只是搭个阳台看看风景。
所以,专业辩手还会有自己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