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这句话极其正确,也说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某些方面,其实是不接纳的,不去讨论哲学中的那三个“自我、本我、超我”,也不急着去改变自己,有些时候只需简单的转变一下思路,就可能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你不必刻意去展示什么或者掩饰什么,无论站在让自己舒心的立场或者是利益相关的场合,做自己都是获得综合益处的最优解,人生中的大事小情都如此。而做自己成本如此简单,你就问自己愿不愿意就好。
越是年轻的时候,我们越是愿意责难自己、纠结于事,因为阅历浅显,求全心切,恨不得把自己修理得针针见血,可是有什么用吗,我又不是一件待展览的物件,需要完美无瑕,我是一个浑然天成自成一体的复杂灵魂,价值由角度决定,自己的狭隘也能导致对自己的误解,如果我没有看透万物的全方位角度,我又何尝有能力剖析自己,不能轻易评判的,也包括我们自己,做自己,从尊重自己开始。
当我不知道如何和一位我欣赏的朋友相处、当我不清楚我是否因为无心而得罪了同事,当我大龄未婚受到周围人的言语刺激、当我不知如何对亲人表达爱…我左思右想,决定不去想就是最好的办法,不去想就是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做自己、表达自己。这样做的好处,首先,节省时间,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之后就会明白,哪怕一丁点的对不相干的人的浪费时间,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亵渎。其次,节省精力,把自己有限的意志力用于实现自己的兴趣目标,改变不了的事,不要去想。最后,收获心情,人这辈子,开心最重要,能开心的人,一定是自我接纳程度高的人,如果你连自己都不喜欢,那你是为谁活着。
我们习惯于通过别人的眼光判断自我存在的价值,人类突兀的活在宇宙中,所有的世界观方法论不过都是我们自说自话,寻找认同感深深刻在我们的基因中,最深处,是我们害怕孤独的象征。放到每一个人身上,很多甘于平庸的人通过附和主流的生存方式价值观来找到安全感,他们不愿意多想放弃思考,也能活得好好的,越是有心力想改变自己的人其实才更容易觉得无所适从,越想活得不一样想要精彩的人,才越觉得痛苦无能。这样的人,突破障碍,终会与自己和解,然后一起去改造自身,创造价值。记住,敌人不是自己,枪口永远对准外部。
从小我们缺失的一门课程,就是如何与自己相处,我们听了太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交际之类的学问,却不知道,与自己相处凌驾于所有关系之上,能够安心做自己的人,通常都会平和,而心态平和才是幸福的关键,否则,指向自身的愤怒会时不时杀出来提醒你,你还这么不完美呢。无论如何,最终我们都得把这缺失的一课补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的尝试,如果你正经历痛苦,想要蜕变,不妨放弃与自己的无休止的斗争,亮出自己的真诚和人格来面对世界,看吧,这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