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我们来说说寒湿的问题。这个小毛病,相信在绝多数人的体内都是存在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平衡的有机整体,体弱的根本是阴阳失衡。
寒体性质会导致身体内部阴气过剩,从而阴阳失调。当体内的寒积累到了一定的地步,严重者就会造成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所以在面对体内的寒湿时,我们不能忽视。
寒湿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那么寒湿给我们人体带来哪些危害呢?
1、伤害关节
当寒湿进入关节,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2、带下病
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虚,使得湿气下注,使得女性出现白带多,白带有异味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炎症。
3、月经不调
经常居住在潮湿环境,或者经常让身体受湿受潮的女人,体质会比较差,在经期前后会有四肢疲倦,低热难退,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
4、肥胖+浮肿
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5、影响排泄
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
如何判断自己的体内有寒湿的症状?
1、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2、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3、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4、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6、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7、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8、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9、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10、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11、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12、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13、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14、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这个“药”引:
这个药引能当茶喝,能当饭吃,而且能解决大问题,它们分别是薏米,红豆,芡实、茯苓,枸杞。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为健脾益肾佳品,自古作 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
茯苓: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这5大药引子莫属。
在这5大药引中,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最常做的就是红豆薏米粥了。
但熬薏米红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薏米很硬,红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锅里一直熬,大概熬一个多小时还不烂,很浪费气或者电,而且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造成糊底,营养价值造到很大的破损。
所以,推荐大家把这5大药引子熬成汤或者是打磨成粉,这样的效果最佳,不仅可以祛寒湿,对护肤和保健有极大的养身效果!
五大药引熬制成汤:
红豆薏米冲洗干净提前一夜用水泡发。茯苓粉难溶于水,也可以提前用水泡几小时。把泡好的红豆、薏米、放入高压锅里。没有高压锅,常压也行,但要先大火后小火熬。
再把泡好的茯苓及水一起倒入高压锅里,再倒进水,适量放一些冰糖和枸杞。高压锅接通电源,选择“煲粥”功能,高压锅结束工作泄压后即可食用。
这样熬出来粥最好,营养也不流失,薏米和茯苓炒了以后会有部分营养流失的。
五大药引磨制成粉:
分别把薏米,红豆,芡实、茯苓,枸杞磨制成粉,用水冲泡着喝,可达到最佳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