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对自己读到的书思考过程的梳理,全文以《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为主纲,同时结合《透过结构看世界》、《这样读书就够了》、《逻辑思考力》等书。文章结构及其简单:序言→找关键字→圈重要句子→架构论述→诠释的内容→我的收获。
序言
好的沟通与交流,要双方意图明确,特别是阅读,要求作者与读者使用相同文法与逻辑组织的语言及文字。按照香农交流的数学理论模型,交流系统包括5个方面。
①信息源,制造单个或一系列的信息。
②发送器,处理信息,制造一种可以在传输通道上传输的信号。
③传输通道,将信号从发送器传到接收器的媒介。
④接收器,重新构建信息(发送器的反向机器)。
⑤目的地,信息的接受者。
从这个5个方面看,好的交流系统发送器和接收器对信息的处理必须使用相同的方法。《精进》作者采铜在用“第一性原理”分析阅读与写作的相互关系时,这样说:写书的本质就是组织大量原本不相关的信息并赋予模型,从而减少外部世界信息的混乱度,实现熵的减少。读书的本质就是借用书内信息消化书内模型,并借由该模型重组阅读者脑中的原有信息,从而减少个人信息的混乱度。
而现在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就是读者重构书内模型的过程。作者给出了四个规则,下面我逐一说明我从中读出的东西。
找关键字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先解释两个词“沟通”与“共识”。
沟通是一个人努力想要跟别人(也可能是动物或机器)分享他的知识、判断与情绪。而共识就是双方对这些事情达成一致时的状态。阅读中,达成共识是作者与读者要一起努力的事,因为达成共识是阅读与写作的艺术要追求的终极成就,所以达成共识可以看作是一种使用文字的技巧,以达到沟通知识的目的。成人的学习或者说阅读与在学校学习的不同点是,缺乏及时的反馈回路,因此需要书中所讲的规则帮助你与作者达成共识。
很明显,规则五可以分成两个步骤,一是找出关键字;二是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作者提供的方法是网状结构的,但是对于写作来说只能通过线性展开,而书中又有比较多的事例,可能读起来显得有些乱。我整理出书提供找关键字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不存在先后顺序,你阅读时可能会用上一个、两个甚至都用上,你必须全方位运用,而非机械性套用这些方法。
①作者以特殊的方法运用的一些字。
②全面的看单字,注意上下文以及时空背景下单字的用法,也可以通过理解段落意思反推那些字是关键字。
③那些让你头疼的字。
④作者开诚布公地强调某些特定的字,比如加括号、斜体等记号提醒你的字。
⑤每一个知识领域独特的专门用语。
⑥不是平常贯见的单字。
⑦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
⑧任何其它字义不明的字。
有了这么多方法,怎么理解这些字,也是有技巧的,书中给出的拼图法很有意思,像玩游戏一样。拼图法也即是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已经有一堆各就各位的字。一就位的字代表一个词义。当你和作者用同样一个意思来使用这个字的时候,这个字就因为这个意思而被定位了。剩下的那些字也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你可以这样试试,那样试试,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定位。
圈重要句子
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首先我们要知道“主旨”就是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或说他断言某件事为真、或否定某件他判断是假的事。然后我们可以思考,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的目的是什么呢!作者可能借助事件、事实或知识,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作者的主旨(断言)如果没有理论支持,就只是抒发个人想法罢了。我们阅读不只想知道作者的主张是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他认为我们该被说服,以接受这样的观点。因此规则六是规则五的延伸,只有达成共识,才能理解作者的主旨,而规则七则是为规则六提供支持?
找重要的句子一定要在论述中下手,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作者会解释为什么他现在有这样的观点,或为什么他认为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他也可能会讨论他要使用的一些字眼。他会批评别人的作品。他会尽量加入各种相关与支持的论点。但他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因此,要掌握重点,就要从文章中看出浮现出来的重要句子。
找到重要的句子后,作者也给出了判断你是否理解作者主旨的标准。一是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重复作者的原话,或在前后顺序上作一些小小的改变,理想上,你应该能用完全不同的用语说出同样的意义。或者是你能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或与主旨有某种相关的经验。提供的这个判断标准与《这样读书就够了》RIA便签阅读法中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非常像。
《这样读书就够了》给出了I:重述知识的标准
1.诠释:基本用自己的语言,不直接引用原文语句。
2.准确:对原文相关知识点解读准确。
3.清晰:逻辑清晰,文字精练。
4.致用:将原文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
平时自己读书中直接使用有不错的效果。
架构论述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的基本论述。
作者架构这些论述的好坏决定了一本书的好坏。虽然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好的作者都会想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隐藏自己的想法。任何一个好的论述都可以作成简要的说明,论述的先后顺序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排列的。
一本坏书,段落比较零乱,不好找出作者论述的句子,而且忽略论述的步骤,造成主旨不清楚,容易让人产生误导,甚至是故意误导。因此有些书会让你觉得使用这些方法是白费力气,那这样的书就不值得你去分析阅读,甚至不值得你读。
有助于你架构论述书中给出三个要点:首先,要记住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其中有些是你为什么该接受作者这个论述的理由。如果你先找到结论,就去看看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先看到理由,就找找这些理由带引你到什么样的结论上。其次,要区别归纳法与演绎法两种论述的不同之处。最后,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
诠释的内容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阅读一本书时,你跟作者有了共识,抓到了他的主旨与论述了,接下来就该检视一下所收集到的是什么资料,并提出一些更进一步的问题来。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哪些解决了?为了解决问题,他是否又提出了新问题?无论是新问题或旧问题,哪些是他知道自己还没有解决的。
总之,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⑸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⑹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重要的主旨。
⑺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⑻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内容我就写这么多,文章中避开了作者在这两章中提起的文法、逻辑与修辞的相关内容,文字与词义、语言与思想的相互对应关系。
我的收获
求学之道无坦途,问艺之路无捷径
成人的读书与在学校学习最大区别就是缺少及时反馈回路,想要提升自己的理解力,你必须自己有合适的方法,加上不断的刻意练习。不能因为复杂或耗费精力而选择简单的阅读,这样无法提升你理解能力,也就是达不到你读书的目的,也可能会真的是大部分人所说的“读书无用”。
因为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书中也明确指出,任何一本实用类书都不能帮你解决问题,只有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改变行为只发生在把读书或听来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
最后再次重述一下,如何诠释一本书内容的方法。首先要找出关键字,确认自己的理解与作者使用的是相同的意义;其次找出重要的句子,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再次是架构出作者的论述;最后,找出作者书中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想说,我看过最好的将这些方法落地的书是新版《这样读书就够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