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前的腊月二十八,我和母亲一起在县城的超市买年货。
这是我见过的超市最拥挤的日子,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在收银台前排了长达四十分钟的队后,终于结束了我此次的购物行程。
下到超市一楼,我让母亲看着行李,自己去趟洗手间。不料这一日的洗手间也是排着长队,大约是人多拥挤,保洁员无法及时清扫,平时整洁干净点着熏香的方便场所在这一日气味颇为难闻。
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母女,妈妈用纸巾捂着鼻子嘴巴,女儿却神态安详。队伍前进了几步后,妈妈移开捂住嘴巴和鼻子的纸巾,往旁边的地上吐了一口痰,吐完立即又用纸巾把嘴巴和鼻子捂上了。女儿看到妈妈这一举动,侧过身子用普通话认真地对妈妈说:“妈妈,你怎么随地吐痰啊,这是公共场所,这么多人来来往往的,别人踩到了怎么办?”
妈妈毫无愧色地回答:“没关系,这里又不是深圳,小地方的人没这么讲究。”
女儿听了妈妈的话,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从小背包里掏出纸巾,弯下腰把妈妈刚才吐的痰擦掉了,然后又走出队列,把纸巾扔进了角落里的垃圾桶。
2.
曾经在公交车上遇到过这样一个插曲:
一位头发花白脚有点跛的老人上了公交车。公交车的座位是满的,但是走廊却并不拥挤,老人上车后,在颇为空荡的走廊用手拉着拉环站着。走廊旁边的两排老弱病残座位上的乘客看见老人上车后,有的洋装打瞌睡,有的低头玩手机,有的用报纸遮住了脸……
这时,和我一起坐在最后排的一位小学生站起来,走到前面的老弱病残座位上,对一位正在低头玩手机的年轻女子说:“阿姨,我可以和您换一下座位吗?我的座位在后面,您走几步就能到。”
那位年轻女子看了看小学生,有点不情愿地站起来往后排走去。这时小学生扯扯跛脚老人的衣角,说:“老爷爷,您坐这个座位吧!”
我坐在最后一排,当这个纯洁的童音响起时,我看不到那几位坐在老弱病残座位上的年轻人脸红了没有,但是我,为孩子的智慧和勇气点赞的同时,脸红了。
3.
记得前年暑假,我带着朋友的女儿一起去省图书馆借书。图书馆附近有个卖湘西蒿子粑粑的小店,这家店的蒿子粑粑是远近闻名的,生意兴隆,每次去买东西都要排长队。
那日,我在图书馆将朋友的女儿安顿好后,便加入了买蒿子粑粑的队伍。老板娘是个手脚麻利的人,队伍虽长,往前挪动的速度倒是挺快,不一会儿就轮到我前面的小朋友了。小朋友大约七八岁,长得虎头虎脑,身高刚好够着柜台。
老板娘照例问他:“要几个?”不料,小朋友递过一张面额20的钱给老板娘,说:“阿姨,一个多小时前我已经买了蒿子粑粑了,但是你多找了二十块钱给我,我是来把钱退给你的。”
老板娘一时感动不已,收下钱说了谢谢。接着又说:“你这么乖,阿姨再奖励你两个蒿子粑粑吧!”说话的瞬间,便伸手去扯纸袋,准备把“奖品”装给小男孩。小男孩见了赶紧“逃离”队伍,边跑边回头对老板娘说:“不用了阿姨,多找的钱退给你是应该的,不需要奖励。再见!”
4.
这三个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的主角都是孩子。我不知道别的成年人看了作何感想,但是我自愧不如。因为我曾经有过公共场合吐痰、公交车上不让座、发现多找了钱不退回的行为,并且当时自我安慰的认为,这只是一桩小事,影响不了整个社会。
《三国志》里有一句话,说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常常教育孩子温良恭俭让,教育孩子忠孝礼仪信,自己却在一些看似细小的事情上心存侥幸。
在孩子面前,我们通常所说的话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总觉得自己比孩子修养好学问深,却不知在年岁的增长中,我们的人格修养常常被自私或侥幸所占据。反而是孩子,心地纯洁,为人真诚,当我们觉得那些日常生活中有关人格修养的小事可以“忽略”时,他们却在一丝不苟地践行!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想,借用在此处,可以理解为:孩子的言行举止,也有我们成年人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在对比他们的行为后,找出自身的缺点,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