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会在各种成功学的书籍里寻找着走向成功的法则,看着各个名人的成长之路,总是想着自己也能复制,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真正淘汰掉大部分人,成就成功人士的做事原则其实很简单。
今天的笔记来自格总在人间的“成功者的3个底层逻辑,最后一条淘汰99%的人”,作者格总。
你在博运气,高手在坐庄
看到这么一段话,畅销书作家马歇尔.古德史密斯,也是美国管理研究院(IMS)终生成就奖获得者,有一次,他谈起高尔夫球的顶尖高手。顶尖高手嘛,自然是一招制胜,处处妙着,这是我们普通人的想法。马歇尔说:不是。
面对一个四杆洞,第一杆把球打上球道,第二杆把球打到洞口附近,第三杆打出“小鸟球”,或者用两杆推杆打出一个“帕”。然后走向下一个球梯,重复之前的过程。简单,平淡,甚至有些单调死板。可是,如果能成功复制这个过程直到打完18洞,通常个人最佳记录,乃至球场最佳记录,就已经被打破了!
所以,高尔夫球的高手们相信:不需要多么精彩,不需要一招制胜,一场平淡无奇的比赛就是一场伟大的比赛。
这就和赌博一样,你总想着一夜暴富,直到输掉底裤,庄家们只是平淡无奇地成功。你把命运交给运气,高手把收益交给概率。其实太阳底下,哪有什么新鲜事。
成功不可复制,但成功的底层逻辑可以
我们都相信,成功固然不可复制,但是成功的底层逻辑,是共通的。作者告诉我们高手们的底层逻辑,有如下3个,一般人可以学到皮毛,但是做到极致者寥寥无几。所以成功者,永远稀缺。
专注
美国HBO电视网在2017年,推出了关于股神巴菲特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这是巴股神第一次亲自参与的影片。影片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玩了一个游戏,他们没有任何交流,然后分别在白纸上写下对自己一生最有帮助的一个词。答案是同一个:专注。
高手们深知专注为自己带来的好处。我们平常说的专注,其实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投入度。
专注需要时间,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才能把动作变成肌肉记忆,变成身体本能。细末分毫处、电光火石间,才是分辨出高手的地方。
所以专注的核心,不光在于你有多投入地做某一件事,还在于你有多大的决心,去对其它没有那么重要的事情,说“不”,为你的专注腾出时间来。
要是你抖音两小时,王者两小时,微博贴吧知乎B站再各来一小时,一天下来时间所剩无几,想必你也不会再有“专注”的念头了。要不然怎么说,这个充满了越来越多社交媒体、游戏娱乐的世界,正在越来越严厉地惩罚那些,没有自控力的人。
投入度,在这一点上,所谓“10000小时定律”也可以算是某种“幸存者偏差”了。同样8小时坐格子间,你可能一会儿看下新闻,一会儿逛会儿淘宝,写个项目计划书能磨蹭一大下午,这个投入度,就远远低于那些埋头干活,沉浸其中,一抬头才发现夜幕已经降临的人。
许多高手精通多个领域,因为他们总是专注,而其他大部分人往往浅尝辄止,因为他们总在虚度。
节奏
现代人经常讲一个词“效率”,而“节奏”这个词,很少被提起,要是说起也是感慨一声,“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
可是他们在忙些什么呢?打工的,为了涨点薪水,一个行业还没摸熟,又跳槽到另一个行业。就连减肥的,也是从一种流行减肥法,转换成又一种流行减肥法。结果,当然老是没法成功。
在所有控制节奏的高手里,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他写长篇小说时,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用完早餐开始写,五六个小时到上午十点结束。他要求自己每天写10页,每页400字。再有灵感,10页一到立马停笔,写不到也绝不起身,非要写满10页为止。
你发现没有,“效率”这个词,充满了焦虑感,好像你一时半会儿不做点什么,就要被甩开、被淘汰、“被同龄人抛弃”一样。人一焦虑,做出的判断多半是错的,付出的行为经常是无用功,甚至起反作用。而“节奏”这个词,你感受一下,有一种很自信的韵律在里面,它把事情看成是做一道菜,加水、切料、下锅、汆烫、闷炖、起锅、摆盘,慢了就抓紧点,快了就停下来,讲究一个恰到好处。
在职场和人生的赛场上,高手们总在控制节奏,成为自己的“大师”,因为他们懂得,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靠心血来潮式的反复冲刺。
信念
“信念”是一个常常被误解的词。上面提到的“专注”和“节奏”,你可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过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当你下次遇到需要专注,需要控制节奏的时候,连想都不会再多想一下,还是会按照原先的方式,继续消耗自己,或者继续犯错。
为什么一个普通人,即使知道了成功的所谓“心法”,还是没法运用呢?就像巴菲特谈他的投资心得:很简单,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一家好企业的股票,然后坐等它上涨就可以了。
简单吗?简单。做得到吗?99%的人都做不到。因为,他们没有“信念”。
什么是信念?或许就是无论发生任何情况,总是相信自己的那套方法是有效的。
信念听起来挺玄是吧,好像只要自己相信就可以,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信念”的培养,要求你必须曾经使用“专注”和“节奏”成功过,尝到过甜头。而且,取得的成绩越好,成功过的领域越多,你会越有信念,当进入陌生领域时,会越容易有意识甚至下意识地“专注”并控制好“节奏”。随后的成功,会再次强化你的信念。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发现,高手进入陌生领域后上手极快,而且带着某种近乎“盲目”的自信,让他在失败后敢翻身再爬起来,再失败,再爬起,直到最后一看,他居然成了。
是观念造就行为,还是行为塑造观念
这个世界上,关于个人成长的道理真的有那么多吗?不多的,说来说去就是那么几条。只不过,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高手们,换着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这些道理谁都懂,甚至绝大多数你都看过学过,可是,这跟你是否能成功,是两回事。有时候你会觉得,这是观念或者认知的问题,又有些时候,你会发现道理懂了那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是观念造就行为,还是行为塑造观念?答案是:都是,又都不是。
观念当然造就行为,但是行为的结果会反馈回来,强化你的观念,或者质疑它甚至颠覆它。这里当然还要学会思考。真正有价值的思考,才会在认知和行为之间,建立起“信任感”,就是刚才提到的“信念”。而“专注”、掌握“节奏”的信念,必然为你带来一个又一个领域的成长乃至成功。而这一点,才是真正的高手追求的,所谓那些平淡无奇的胜利,不过是最终的表现罢了。
好了今天的笔记就到这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