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本《一个人的朝圣》——领悟孤独,接受孤独
哈罗德.弗莱,一个从酿酒厂退休的老人,在酒厂的销售代表岗位上默默工作了四十年,他的一生几乎都献给了这个岗位,可是在他退休时,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与他的妻子有着长达二十年的隔阂,这一切归因于他儿子因抑郁症上吊自杀。少年时代母亲的离家出走,中年的丧子之痛,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虽然忍受着夫妻的分居及疏离,退休后的生活还算平淡,日复一日。然而,一天早晨的一封信,却改变了他以后的生活。
信来自他二十年的同事兼老友奎妮,这是一封临终的告别信。距奎妮因替他顶罪被辞退,他们已经有二十年没有联系过了。收到这封信他既惊又喜,可当他得知奎妮得了癌症,即将离世时,却陷入长久的深思。哈罗德决定回一封信,可是觉得怎样写都不太好。最后,他只在信中写了一句简单的问候。然而在他决定将那封信投递出去时,每当遇到一个邮筒,他都在想,再等一等,等到下一个邮筒我一定把信投出,就这样,一个邮筒接一个邮筒的走下去,直到走出了城市,他也没有把那封信投递出去。
在一个加油站,他遇到了一个女孩儿,他给那个女孩儿讲述了他和奎妮的故事。女孩儿告诉他:她的一个亲戚就是靠信念治好了癌症。信念?!经过加油站女孩儿的“点悟”,哈罗德决定徒步去奎妮所在的城市——贝里克。然而,他所居住的城市和贝里克恰恰纵跨整个英格兰。哈罗德给他的妻子打了电话,也给奎妮所在疗养院打了电话,让护士转告她,他正在去看她的路上,希望奎妮能够等着他。就这样他几乎没带任何行李和装备就出发了。
纵看哈罗德的一生,他是那种不善于和不乐于与别人打交道的人,他很低调,但他又很诚实、爱面子。在路上,每当有人跟他谈话时,虽然他很不情愿,但还是勉强讲了他此行的目的。起初,有人鼓励,有人劝他回去,他自己也犹豫过、思虑过,他这样走过去真的就能救奎妮吗,自己真的能坚持下去吗。他自己也不敢给自己一个确凿无疑的答案。
已经六十岁的他,平时又疏于锻炼,起初的行程是艰辛而又充满磨难的。脚上满是水泡,整个小腿都走的发紫,有些时日他甚至无法正常走路。他靠着自己身上带的钱和沿途好心人的帮忙,总算熬过了最初的艰难险阻。慢慢的,他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艰苦跋涉。直到有一天,有人为他提供了睡袋和指南针,他决定不再投宿旅社或别人家,仅仅靠睡袋在外面过夜。同时他也抛弃了其他的“行李”,别人为他提供食物他也仅带一天的量,可谓轻装上阵。中途,他又给奎妮所在的疗养院打了电话,护士说奎妮听到他要来看她的消息,病情已经好转,这更加增加了他的信心。
慢慢的,有新闻记者注意到了他的“朝圣之旅”,新闻铺天盖地。各路记者守候在他的家中或沿途的路上等待着报道。同时也有其他的“朝圣者”加入了他的队伍,一些商业性的机构也利用他的朝圣来谋取商业利益。他在路边捡到一只小狗,怎么赶也感不走,于是他就带着他上路了。他的队伍中有一个年轻,有些不务正业,说话行事跟他的儿子很像的年轻人。虽然沿途年轻人犯了很多偷盗的错误,但他本着对自己儿子的那份愧疚,原谅并包容了他,直到他在某天夜里悄然离去。某一日,其他朝圣者被他们其中的一个人煽动并被带领着快速完成了这次“朝圣”,并获得了各界的关注和荣耀。哈罗德这个老头被人遗忘了,他又开始一个人的朝圣。起初那只小狗还跟着他,后来它貌似找到了更好的主人,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哈罗德又想起了他的儿子,他的妻子和此行的目的。渐渐的,他迷失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了,也不知道他是否还可以坚持下去。失落的情绪开始蔓延,他开始不顾一切的走,没有了方向,也没有了目的,直到偏离了目的地很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他给他妻子的电话中一直在说,我不行了,我坚持不下去了,我要回家……他妻子当晚为他订了一个酒店并付了款,让他先休息一晚,并鼓励他继续前进。这时,距离终点只有十多英里了。
终于,他到达了贝里克,见到了奎妮。此时的奎妮已经被癌症折磨的不成样子,瘦小的身躯跟小孩儿差不多,脸上的肿瘤已经导致她无法说话。此刻,他也明白了为什么电话中她始终没有跟他说话的原因。奎妮见到了她,从迷失的记忆中慢慢搜寻到他,然后她静静的走了。
这一路,哈罗德不断的在回忆、思考少年时的经历,对儿子的悔恨,还有与妻子这二十年的隔阂。同时,他的妻子也在他走的这些日子里翻看旧时的照片,回忆他们相遇时的美好,慢慢的,对他的那份怨恨也在逐步化解。当他们再次相遇时,两只手再次牵起时,他们又回到了初恋时的美好时刻,他们狂笑不止,然而笑仅仅是一件没什么可笑的事。
这一路,哈罗德经历了风雨,经历了磨难,经历了病痛,获得了荣耀,又被人抛弃……他走出了原来生活的圈子,获得了一生不曾经有过的经历,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人,挽回了遗失很久的爱情。他是勇敢的,他也是平凡的,他只不过是用他那穿着帆船鞋的双脚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这本小说出自剧作家蕾秋·乔伊斯之手,但是它却并不注重戏剧张力,故事简单人物平凡,打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安静和细腻,就像春天的第一场雨,秋天将落未落的叶,就像该书的宣传语:“有关自我发现、爱的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哈罗德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错误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会犯的错。在路的彼端,在时光的尽头,在人生的末尾,拂去岁月的蒙尘,那一点一滴的遗憾,正是普通人的渺小与孤独牵引着内心的温柔。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显得暗淡无光,然而每个人的生活又是独特的,每个人都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的圣地。
哈罗德的行为后来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很多人参与了进来,然而没有人知道哈罗德走路去看奎妮的原因。是爱情故事,或是奇迹,是善举,甚至是勇气?都只是凭空猜测,哈罗德了然于心的事实和他人自以为了解的情况大相径庭。哈罗德的妻子莫琳,她起初很愤恨,事实上因为儿子戴维的死亡,她已经恨了哈罗德很多年,而随着哈罗德的突然离去,莫琳痛苦、迷惘、挣扎,她第一次试着站在哈罗德的角度看问题,小说最后一段:“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莫琳仍然不明白哈罗德这一趟徒步旅行的原因。但是这有什么要紧呢,这并不妨碍他们又一次牵起对方的手。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这种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真挚的爱。”“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会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这两句话同样出自周国平散文。不同国家的作者,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文化的背景,却不约而同地给读者传达了同样的理念。这就是文学跨越时空、跨越国界、跨越民族的普世价值。我们都是靠自己孤独的朝圣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而我们其实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