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 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我初读这些文字的时候认为是笑话,后人附会的而已,但是根据《尚书》、《史记》等有关典籍,虞舜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皆以德为先导,以和谐为依归,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谐,其和谐之道内涵十分丰富。最初他在历山耕田的时候,没多久,哪些过去争地界的农民在他的感化下都相互让起地来。后来舜又去雷泽打鱼,不久那些为抢占渔场而打的头破血流的人也争着让起渔场来。又后来舜到黄河之滨去做陶器,没多久那些粗制滥造的陶工们制作的陶器也都又美观又耐用了。舜的崇高德行感化了远近的人,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过了一年他住的地方变成了村庄,再过一年就成了一座城镇,到第三年,就成了一个小都会了。据《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由此可以看出来,舜在中国历史上最有非常高的地位,一直被司马迁视为“最理想的君主”。通过这些事迹说明,舜有大气象大胸怀,他做事的站位要比普通人高得多,出发点是要爱护人民、造福于民:"润天地、识气象、怜众生、护万物、爱禽兽、睦友邦",倡导"天人协和、万物共荣"的公德。
因此在尧年老后四方部族首领向尧推荐舜做首领,尧后来就把帝位禅让给舜,成为上古时贤明的领导人。可见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厚德载物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父母首先要做有情怀的人,这种情怀是家国情怀,成人之美的情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情怀。对利益有正确的认识,不过大地夸大其作用,不唯利是图,不见利忘义,更不能忘恩负义,否则就跨不出自我的藩篱,这样的父母也同样会把孩子们囿于自我的藩篱之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仅要自己努力成就自己的人生,更要有容人之心,各美其美,成人之美,美美与共,决不能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对于未来充满信心,不畏眼前的困难,不固步自封,有开放的胸怀。家长的这些情怀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孩子会逐渐从父母身上习得。我认为这些因素是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父母可以没知识,但是决不能没有高尚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