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场上山下乡运动中,初中刚毕业的他,以插厂的身份于一九六九年的二月份来到了应朝铁厂。
他被分到了距县城二十多公里的采矿车间。半年后厂里组建篮球队,因为会打篮球,被调回了厂里。
那时新建15.8立方米高炉,还新上了热风包。为提升职工的生产技能,厂里派他与张建设、徐振刚去阳泉钢铁厂学习看热风包的技术。一个半月的学习结束后,他分到了三号炉,并成为炉上的生产技术骨干。
一次,高炉吊装设备,竖了个老杆,杆顶要挂一个滑轮,在场的人谁也不敢去攀爬这个高度。爬杆并不是一个热风工份内的事,可年轻气盛的他,将袖子一撸,二话没说,就爬上了十八米高的杆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看热风包是一项技术性的活,这个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乎着高炉的产量。李法胜没有辜负领导对他的信任,出色地干好这项工作。热风工还有一项非常艰苦的事情,就是一个星期要清理一次洗滴塔里的灰尘。每次清灰,他都很负责,并尽可能地探到最深处,也正是他的认真,曾前后三次因清灰,煤气中毒昏倒在管道上,最严重的一次,还是值班长段培建将他从炉上背了下来。
因数次的煤气中毒,给他强壮的身体造成了伤害,车间主任李珠为了照顾他,将他调到了冶炼车间的修配工段。
修配并不是轻松的岗位,担负着五张高炉的维修重任。与其说是照顾,倒不如说他的责任更大了。李发胜从调到这个工段后,就没有了上下班,只要有任务,必须是随叫随到。他率领着手下的八个工人,顺利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抢修任务,由于他的特殊贡献,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一次,三十立方米高炉发生故障,料钟掉进了炉膛。如何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面对上千度的高温,他果断地在炉膛上开了个口,将料钟从口上拉了上去,破解了这个让所有人发愁的难题,使高炉很快就恢复了生产。
因家庭的状况,妻子调回城里的棉织厂上班,还要三班倒,此时两个儿女还在上初中,家里非常的需要他。面对工厂和家庭,李发胜顾全的是大局。
就这样李发胜在修配工段的岗位上一直坚持干到了退休。
20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