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先给大家上个图。
有没有不由自主地萌起来?
这两小团叫“美轮”“美奂”,2013年7月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是旅美大熊猫“伦伦”生下的一对雌性双胞胎。
前两个月,它们回家啦。
因为根据协议,美国出生的胖达北鼻,需要在4岁前回到中国。
已经照顾了三年的心肝宝贝,这就要走,美国民众纷纷表示舍不得。
表妹不禁感慨,国宝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光靠吃吃睡睡就迷倒全世界。
回国后的“美轮”“美奂”俨然是标准的ABC,听不懂家乡话。
看来只要再多补习下母语,它们就能适应了。
但不是每只熊猫的出国游,都是一段愉快的经历。
比如表妹今天要讲的——
《熊猫的故事》
シュンマオ物語タオタオ
拍于1981年,第一部中外合拍的动画片。
由日本国熊猫动画制作委员会(シュンマオ製作委員会)和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联合制作。
据说,当时天津工艺美院的老师被邀请到日本,主要负责动画背景方面的设计,一去就是3年。
老一辈的动画人用心创作出的作品,分数不会差。
豆瓣评分高达9.0。
但同时又是一部让人不敢看第二遍的动画,因为太伤感。
中国熊猫、欧洲岁月、日本动画,融汇在一起变成一个足够奇妙而又无疑是颇为引人感伤的的故事@Azeril
泪崩神作,野生然后被捉被圈养的大熊猫宿命的真实写照。@狼面雪花膏
故事一开始很欢乐,大熊猫淘淘生活在四川的大森林里,每天都自由地嬉戏玩耍。
爬个树啦。
逗下鸟啦。
滚雪球+堆雪人啦。
过得逍遥自在,无忧无虑。
可是,几个猎人的到来,彻底打破了美好的日子——
淘淘的妈妈被射杀,制成了标本。
四年后,淘淘为了保护同伴,也落入了猎人的罗网。然后被运到英国,在动物园供人观赏。
这一幕当年把表妹给哭惨了。
这个催泪的剧本,来自日本国宝级导演山田洋次。
他的电影大都深情真挚。
《熊猫的故事》主角是熊猫,但处处都是人间情。
比如小淘淘和母亲的惜别,和小伙伴的亲密无间,甚至长大的它还谈了个恋爱。
除了故事,这部动画的创意也让人过目难忘。
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而且用得恰到好处。
以剪纸、皮影的方式展现人物群像,对应熊猫淘淘模糊的故乡记忆。
在离开中国的船上,中国古典园林式的亭台楼阁徐徐后退,像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
让人感受到无限的不舍和眷恋。
此外,动画中不少画面还与实景相结合。
用这样的方式表现流水,有种特别的意境。
比如初春的山谷间,冰雪在太阳下慢慢消融,形成溪流。
鲜花迎着太阳盛开,小溪也反射着粼粼的波光,光看画面那就能感受到一股暖意。
同样的场景,还能传递出截然不同的情绪。
这一幕,淘淘的妈妈中枪后,溪水由浅绿慢慢变成鲜红,而花草全都失去了颜色,好像整个山谷都在哭泣。
淘淘到了异乡,导演又用了一个超长的主观镜头,表现它眼中扭曲异化的世界。
它从英国动物园逃跑,横冲直撞找回家的路。
但所有的建筑看上去都一样,想找到一条出路,最后还是回到原点。
这个主观镜头持续了两分多钟,直到海边才停止。最后反打到淘淘,看它孤独、落寞的身影,多令人揪心。
其实,从离开故乡的那一刻起,淘淘就下定决心有一天要回去。
在飞机上,淘淘有一段内心独白——
要想回到故乡去,那可是太难了
死也没有用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活下去
直到回到故乡
但是淘淘在动物园里慢慢老去,故乡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
临近圣诞节的时候,善良的饲养员玛丽,问淘淘想要什么礼物。
淘淘含着泪,再次重复了心愿——
我想回家,让我回到四川岷山的山谷去吧
可是,玛丽无奈地摇摇头,说——
真对不起
跟你在一起生活了这么久了
连你说的话都听不懂
冬天了,寒风呼呼地吹,窗外飘起雪花,淘淘开始看到幻象:
雪花变成展翅的白鸽,送它回到日夜思念的山谷。
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
这个场景的处理很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梦中,她回到了外婆的怀抱。
而淘淘也和小女孩一样……
在美好的幻想中,离开了人世。
太虐了!
其实《熊猫的故事》不完全是虚构的动画,背后还有着一段黑暗的大熊猫偷猎史。
1869年,有个名叫阿尔芒·戴维的法国传教士在四川宝兴县买到了一张熊猫皮,并高价卖给了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从此掀起了欧洲的“熊猫热”。
从1929年开始,慕名而来的欧洲人就开始了对大熊猫的追踪、围捕和猎杀。
罗斯福兄弟还专门就此出版了一本书,《追踪大熊猫》(Trailing the Giant Panda)。
《熊猫的故事》淘淘的历史原型,是一只名为“明”的熊猫。
它就是这股“熊猫热”的受害者之一。
1936—1938年间,一个名叫汤明吉·史密斯(Tamgier Smith)的英国人从四川贩卖了十二只活体大熊猫,活着运回伦敦的只剩下三只,分别命名为“唐”、“宋”、“明”。
最后成功在伦敦动物园幸存下来的,只有“明”一只,它活了6年。
不过比起《熊猫的故事》里的淘淘,这个“明”好像有点没心没肺。
当时正是二战期间,在德国的轰炸下,它依然在伦敦动物园里该吃吃该喝喝,没事熊一样。
无意间成了配合当时政府口号的吉祥物:
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继续前行)
所以,在明“死”去的1944年12月26日,《泰晤士报》还专门为它发讣文:
它是一只最精美的活玩具熊,它可以死而无憾,因为它给千百万人带来了欢乐。
虽然这只熊猫超级镇定,给二战中的英国人民带去了勇气与乐趣,但表妹还是觉得它是属于故乡那片竹林的。
好在,今天国宝们有了自己的保护区,偶尔出国去当当形象大使,也有回家的一天。
重看《熊猫的故事》,表妹又不争气地掉了眼泪。
除了带给我们感动,它更告诉我们,不要再让这样的故事发生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B!站!就!有!
编辑助理:不戴面具的V爱吃煎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