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在最想做的时候去做的事情,都是人生的遗憾。人生需要深思熟虑,偶尔也需要一时的冲动。
当你特别想做某件事时,最好能付诸于行动,不要总和那些人生的美好擦肩而过。
冲动也许会付出代价,但错过也会在心里埋下遗憾的种子,在往后的日子里生根发芽。
每个热爱旅行的人脑海中总是在规划着无数条路线,北欧的极光、肯尼亚的动物大迁徙,火车横跨西伯利亚到莫斯科,英伦三岛,高加索三国,北美落基山脉,66号公路,五个斯坦国,丝绸之路,阿根廷世界尽头,迷路玻利维亚,墨西哥古巴加勒比海…
但近两三年,许多人旅行都首选摩洛哥,尤其是欧美人。因为它离欧洲大陆不远,又位于非洲的西北角与西班牙遥遥相望。所以摩洛哥像是非洲与欧洲的混血宝宝,既充满了欧洲遗风,又拥有非洲大陆极具浓厚的异域风情。
时隔近两年,早已懒惰到无可自拔。
终于,又鼓足力气敲开大脑,在影影绰绰的记忆中继续补写这篇北非之旅-舍夫沙万。
从卡萨布兰卡一路玩过来,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座城市。
在日光下,像一条迷失的鱼,
自由自在的漫游于深蓝浅蓝中。
世界上有三个蓝城,一个是印度的焦特布尔,一个是希腊的圣托里尼,第三个,就是摩洛哥的舍夫沙万。
很多年以前,沉迷于蓝,从头到脚,无蓝不欢。如今随着年纪渐长,曾经的那一份纯真也放在心底,可内心的向往依旧。来到舍夫沙万,完全被此处的蓝征服。
北部小城舍夫沙万,位于摩洛哥里夫山脉宽阔的山谷之中。
蓝色是舍夫沙万的主色调,走到这里的人不自觉得会放慢脚步,就好像不想惊扰这蓝色世界中沉睡的精灵。穿过厚实古老的拱形土门,犹如走进了一座天空之上的小镇。
这里几乎所有房屋、阶梯和门都被粉刷成各种蓝色。
气候凉爽的小镇远离都市的喧嚣,如同一片蓝色的世外桃源。
傍晚十分,当灯光亮起,整座小镇泛起幽幽蓝色,仿佛就是一颗镶嵌在山腰上的巨大蓝宝石。
在舍夫沙万,你可以看到之前见过或未见过的蓝色:普鲁士蓝、群青、湖蓝、天蓝、酞菁兰、深蓝、浅蓝、粉蓝……各种蓝色肆无忌惮地在这铺展蔓延。之所以有这么多蓝色,最常见的说法是因为这里的柏柏尔人忍受不了北非夏天的高温,把房子外墙全部刷成了蓝色,增添荫凉的感觉,还可以防止蚊虫叮咬。
这座小城,能满足你对童话世界的所有幻想,有梦幻的色彩、新鲜的空气、恰到好处的蜿蜒曲折的街道和淳朴憨厚的居民。但是,它也有着自己的个性,你需要接受,才能更加爱上它。
在街头巷尾游走,我其实做好了摩洛哥居民多数都不喜欢被拍照的心理准备,所以在举起相机之前都会先争得对方同意。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里被拒绝的几率几乎是是百分之百!甚至夸张到,你都没有举起相机,只是挂在胸前,很多十几岁的小孩都会跑到你跟前,指着你的相机跟你说:NO!NO!NO!于是,出于尊重我的相机单调的背在肩头基本成了累赘,此时的手机反而成了利器,拍拍小景,拍拍街道,如果你运气好,也许有几个老者会对你微笑,你也能拍到几张正面的照片。
我问过了解摩洛哥习俗的朋友,她告诉我在舍夫沙万的柏柏尔人是对拍照最为敏感的一群人,他们认为你把相机对准他们的脸,会给他们带来不吉利,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而非柏柏尔人相对就会开明一些。
所以更多时候,在这里,我选择去拍背影。选好一个街景的角度,要四处张望,等待有人从我身前走过,把背影留给我的一瞬间,我才会举起相机。
来舍夫沙万旅游的人很多,人人都想保留难忘的记忆。看看这位女士,穿戴成这样子也要拍个纪念照。
舍夫沙万的人口不多,但有柏柏尔人、穆斯林、犹太人和摩尔人,多个民族杂居。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柏柏尔人。他们并不是指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对众多在文化、政治、经济和生活习俗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他们分布在非洲西北部,主要集中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
生活在舍夫沙万的柏柏尔人通常穿着极具特色的服饰,并戴有颜色明快的棉线装饰的帽子,衣服宽松而飘逸,行走在舍夫沙万的小道中,就像一条条在蓝色海洋里游动的鱼。
这里除了当地人,还有一个物种扮演着土著的角色——猫咪。
有人说,“舍夫沙万适合睡到自然醒”,但小江认为早起或许更美好。除了日出时的朝霞与蓝色相融,更因为猫爷们在早上更容易驾临游人身边。
对于爱猫人士来说,这里真是天堂……
蓝城老旧的时光里,总是轻轻的。
在这里只管放慢脚步,沉醉于蓝色的世界。时不时地,就捕捉到一丝怦然心动的欢喜。蓝,有时于心是一种清幽的美,在记忆中落下一片如初的留白。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旅行就是体味不同的人生。
现实和想象一样丰饶,真实和荒诞一样魔幻。不一定要模仿别人传奇又另类的旅行,但求永远不要忘记出发。
在我心里,摩洛哥是个浪漫的、温柔的、真诚的、神秘的国家…
如果再一次去到那里,我一定会给这个温暖的国家多一点信任。
我把对生活所有的无奈
藏进蓝色里
我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装进蓝色里
它包容着我的过往与憧憬
静静的
在那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