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学校正在进行高一学生入校心理普查,进入个体评估阶段后,心理教师参考量表分数约谈学生。虽然约谈学生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是作为约谈教师,我在一个个学生身上看到了家庭的痕迹,其中一些来自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案例一:
师:看到在你填写的表格中提到自己有想结束生命的想法,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了吗?
生:是的。我爸不搭理我,不和我说话了,我很难受。当时想从楼上跳下来。
师: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生:我月考考得很不好,退步很大。我爸就不理我了。
师:以前有过这样的事情吗?
生:嗯,初三过年考试那次,我考得很不好,我爸就不理我了。
师:当出现考试考不好、爸爸不搭理你的时候,你从爸爸对待你的方式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失望。他对我很失望。其实从初中开始,我有点叛逆,成绩退步后,爸爸就对我很失望。他现在对弟弟很好,弟弟成绩好,弟弟会成为家庭的希望。
......
师: 爸爸的不搭理持续了多场时间?
生:后来的一模考试,我考得比较好,考到了班级第6名,爸爸就和我说话了。马上就要进行期中考试了,如果我进步了,爸爸就会和我说话了。
随想:学生离开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期待,我们会用什么方式来对待TA?比打骂对孩子造成的心灵伤害还大的是冷漠疏离孩子。孩子产生的被放弃的感觉就像利刃扎在孩子心上。所以他只能成为“好孩子”才能获得父母的爱。
案例二:
师:进入高中后,你感觉学习和生活怎么样?
生:不好,不想在这里呆。上课听不懂,学习跟不上,无聊,没意思,还管得太严。
师:当你烦闷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生:大哭一场,写写便签纸,玩玩手机。实在太难受的时候,就想着死了算了,就用圆规拉(la)自己的胳膊。
师:用圆规拉胳膊?这样的做法在进入高中后有几次?最初这样是在什么时候?
生:高中目前就一次。初中的时候做过几次。
师:这样做的时候,身边的人有看到吗?她们会怎么做?
生:她们看到的话,会劝我。
师:身边的老师和家长知道吗?
生:她们不知道,也不关心我。我有什么心里话也没有人说。爸爸妈妈因为信仰不同,经常吵架生气。小的时候很害怕他们吵架打架。
随想:家长的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很容易会忽视孩子。每一个被忽视的孩子,最初的时候还期待家长能够看到自己,后来慢慢地就只呆在自己的世界里,一部分自然生长,一部分自生自灭。
后记:和学生交流后,回到办公室的我会不自主对照自己对孩子的养育,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那个为孩子幼小衔接的焦虑母亲,需要放慢脚步,陪着孩子共同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