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芳华,我们且来打个比方,人若能活到八十岁,那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岁以前,叫它积累,40岁以前,叫它拼搏,60岁以前叫它收获,假若一切如愿,那60岁以后,便可以颐养天年了。
上段我所讲的,应该是十几甚至几十年来人们所认同的一套人生规律,可最近总有人试图摆脱这套规律,但他们找不到方法,也就出现了些奇奇怪怪的衣服,语言,音乐甚至人格,看似与时代接轨,可这样试图用外太空的思想行为来左右自己的人生轨迹,显然只是把自己的定义从“青年”变成了“二逼青年”,我们且看着,这样的年轻人,到30岁左右,便又回到了文章开头的那套规律里,更甚者,即便到了60岁,也未必有何收获,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年轻热血想开拓创新就会如此挫败吗,当然不是,而是在这份想要摆脱老套路的征途中,他们缺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理想信念”。
依我个人来看,理想信念是要贯穿一生的,不论你是否非要走出一条新路子,都不能缺了这个主心骨,而“理想信念”这个词儿与这个时代里那些“非主流,杀马特”等等的不太沾边,所以,要我说,想换个活法儿,不妨让你人生的第二阶段,也就是20岁开始,染上一抹国防绿,这应该是既能改变人生又能和理想信念沾上边儿的最好途径了吧!
拿现实来谈理论,我们看看那些退伍兵和军转干部们,首先来说二者的共性,所有曾经穿过军装的人,都曾幻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烈士热血沃中华”,试问全军官兵二百万,何来贪生怕死之辈!此乃家国大业,可能有人觉得不切实际,那我们再谈细节,第一,军队的根本作用是打仗,所以在以这样一个生来为“较量”的队伍中,每个成员都一定懂得吃苦;第二,军队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军令如山倒,无论多大的职位,你总会每天接受数不清的“上级首长指示”,而这些“指示”你未必愿意执行,但必须无条件的去做,当兵当个二五八年,久而久之,你便学会了“忍耐”和“服从”;第三,中国军队奖惩分明,在这里错误可以犯,但那几本厚厚的条令条例一定会让你付出代价,所以当你习惯应该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任,你就拥有了这个年纪少有的担当;我们再来分开看,首先是退伍兵,这个群体大多都是年轻人,20至30岁为在部队服役的时间,若要说他们与这个社会上同龄人有何不同,首先他们的户口本上写着的是“退出现役”,而这“退出现役”和“未服兵役”的两类人差别在哪里呢,这就又回归到前文所提到的“理想信念”,部队里,年轻士兵一天的生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而对于这些演兵场上绝不服输的年轻军人来说,在默默守望和平的同时,心中早已将脱下军装之后的路安排的妥妥当当,这也正是为什么当过兵的人都会说“军营是个大熔炉”,无论你来自天涯海角,抱着什么样的目的追求,无论你曾经是孬种或者英雄,在那段或长或短的军旅生涯中,你总会认准一条正道。
记得一次休假,去一家饭馆吃饭,从进门开始,我就注意到店里的老板,挺胸抬头,目光坚毅,大概有40多岁了,食毕我去付钱,我说老板,您当过兵吧,老板很惊奇的看着我,说他当兵三年,很怀念部队的生活,我与他攀谈起来,也讲起离开部队后的种种不顺,他是这样总结的,当兵的时候什么都没怕过,退伍了,也一样什么都不会怕!而从始至终,那挺直的腰杆,坚毅的目光从来没有变过,我很震撼,我想有太多太多的退伍兵以这样军人的姿态活着,时光匆匆,岁月荏苒,这便是退伍兵们永远记得的:“一天为军人,一生有军魂!”,这难道不是最坚定的理想信念吗?不论多么艰难困苦,他们只把那当成自己一次次打赢的硬仗,他们的人生因军旅而不同!
再来看军转干部,他们把全部的热血洒在军营这片沃土,成长在军营,奋斗在军营,成功也在军营,他们是完全属于部队这个围城的人,所有的定向思维,行为方式,处事原则,都是学于军队,用于军队,而奉献了半辈子的军转干部们,离开这座围城之后,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是半生的积累:过硬的政治素养,这在市场经济中是无比重要的,跟着国家走,没有弯路;统筹协调能力极强,这是在武装集团中历练的指挥员头脑,指挥一场胜仗,一场人生的胜仗!其他的军人品质不一一列举,但都是当今社会所急需的精神支撑,无论对个人,对大众,军转干部都是有用之才。
人生只有一次,当兵已久,学会太多,写了这篇文章,是想给一部分迷途青年一个可选择的方向,如果你愿意踏上这条路,那就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呐喊着,宣示着:“我愿为家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