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禧攻略中,富察侍卫一出场就赢得众多小宫女的热辣追捧,酷帅造型圈粉无数。不过他内心却独爱璎珞一人,最后为保护璎珞而娶了大宫女尔晴。
富察侍卫就是历史上乾隆朝名将傅恒,他也是乾隆的小舅子,富察皇后的亲弟弟。
傅恒少年即出将入相,成为乾隆身边炙手可热的红人。乾隆也毫不掩饰对傅恒的偏爱,多次破格提升,后来更是将傅恒的儿子福康安接入宫中亲自抚养。很多人认为傅恒的得宠是因为姐姐富察皇后,因为她是乾隆皇帝深爱的女人。也有人说傅恒上位是凭真才实学,战功赫赫,那么真实的历史到底如何呢?
傅恒出生名门,先祖曾率族众归附后金,在统一东北、创建大清帝国的多年征战中,战功卓著。曾祖父是皇太极、顺治两朝重臣。祖父是康熙年间的议政大臣,当过七年的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政大权,深得康熙器重。伯父马齐是政坛常青树,历相三朝,另一位伯父马武是康雍两朝非常显赫的高官,官居一品,被雍正称为“圣眷最渥之人”。父亲李荣宝官至察哈尔总管。
傅恒出生于这样一个累世高官的家族,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是李荣宝的第九子,也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姐姐富察氏对这个弟弟宠爱有加。傅恒八岁的时候,姐姐富察氏被雍正指给时为宝亲王的弘历为嫡福晋,在乾隆登基后,富察氏被册封为皇后。傅恒这样显赫的家庭背景正符合了当下流行的一句话:别人为之努力奋斗的终点,不过是傅恒的起点。
乾隆五年,二十岁的傅恒当上了正六品蓝翎侍卫,没过多久,就提升为头等侍卫。乾隆七年,升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圆明园事务。乾隆八年,升户部右侍郎,户部相当于今天的民政部+财政部+交通部,右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职务,而这一年,傅恒不过二十三岁。乾隆十年,二十六岁的傅恒进入军机处,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由乾隆直接管辖,等于是乾隆的私人秘书处,年纪轻轻的傅恒,已然接近了政治核心。短短几年时间,傅恒由一名普通的正六品侍卫,一路升为从一品大员,其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客官地评价,这时期的傅恒既无军功、又无政绩,他火箭速度的升迁和她的姐姐富察皇后有很大的关系。
真正开始让傅恒在政治上展露才华的是第一次平金川之战。大小金川之战是乾隆十全武功中最烧钱的战役,也是成就和毁灭很多名将的神奇战役。
乾隆十一年,大小金川作乱,清兵派兵镇压,遭到大金川吐司莎罗奔的奋勇抵抗。乾隆先后派出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前往金川平乱,但二人接连受挫,乾隆一怒之下将张广泗、讷亲处死。乾隆十三年九月,傅恒毛遂自荐前往金川,十二月到达金川前线。傅恒刚到金川,乾隆就加封傅恒太保,加军功三级。明清时期,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为正一品官。得此殊荣者,必有盖世功劳,如顺治时期的范文程、洪承畴,康熙时的鳌拜,以及雍正年间的鄂尔泰、张廷玉,均属位高权重、为臣有功者。傅恒年不过三十,出师未捷,就是路上走了三个月,乾隆就封太保并加军功三级。被处死的张广泗和讷亲要是泉下有知,估计气得要从坟墓里爬出来。这种出人意料的恩典令满朝文武震惊。
不过仔细研究乾隆十三年这个特殊的政治年份,一切就都可以理解了。乾隆十三年三月,富察皇后病逝于东巡途中,富察皇后的病逝对乾隆刺激极大,世人多说帝王无情,乾隆却是个极为专情的皇帝,富察皇后病逝后,悲伤过度的乾隆的确干了很多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对富察皇后家族超乎寻常的优渥厚待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傅恒也没有辜负乾隆的厚望,傅恒亲自督战金川战役,捷报频传,最后以金川土司莎罗奔投降结束了历时近两年的苦战。傅恒胜利班师回朝,乾隆举行了最隆重的迎接典礼,并加封傅恒一等忠勇公。
此后,傅恒开始在政治舞台上逐渐展露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和军事眼光。
乾隆十九年,准噶尔内乱,深谋远虑的乾隆决定对准噶尔用兵,完成爷爷康熙和父亲雍正两朝未竟的平准心愿,但此举遭到了满朝文武大臣的发对。其实大家的反对也不无道理,准噶尔问题历康熙、雍正两朝都未能解决,尤其雍正年间西师惨败,给清朝军力造成重挫。大家认为准噶尔此时并未主动来犯,大清不宜出兵挑起事端。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之际,傅恒挺身而出,力挺姐夫乾隆,并奏请独自办理此役。得到乾隆的允许后,傅恒带领军机处官员积极筹备,制定战略战术方针、调配军需计划,并协助乾隆在后方运筹帷幄,准噶尔最终被平定。平准战役的完胜,傅恒功不可没。后来,乾隆回想起傅恒在平准一事上力挺自己的功劳,又封了他一次一等忠勇公,加上平定金川封的加封,傅恒等于有两个叠加的一等忠勇公。他觉得姐夫此举有点过了,坚决请辞不受。乾隆想想也没坚持,不过他给了傅恒另一个更大的荣耀,乾隆将百名功臣画像陈列于紫光阁,傅恒荣居首位。
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中,傅恒还参加了平缅之战。乾隆三十年,缅甸军队多次进犯西南边陲,乾隆力主出战征缅,遭到大臣们反对。群臣提出了征缅的众多困难,认为不宜对缅用兵。这一次,又是傅恒挺身而出,站在了姐夫乾隆一边,力挺乾隆征缅的决定。
此前,三任云南总督因征缅之战自杀,一任被革职,傅恒顶着巨大压力接过了征缅帅印,率领大军开拔云南。到达云南后,根据当地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傅恒提出了水陆并进的用兵作战计划,这与乾隆的想法不谋而合。完成布局后,傅恒率领大军出击,初战告捷,振奋鼓舞了军心,大军一路乘胜追击。就在战争朝着对清军有力的方向发展时,军中爆发瘴疠,这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官兵纷纷病倒。不幸的是大军主帅傅恒也身染此疫。乾隆闻讯后下谕让傅恒回朝,恰好此时缅甸也有议和之意,双方各自找了台阶下开始议和。
傅恒在接到缅甸国王乞降后宣布撤军,率大军班师回朝后不久,傅恒的病情恶化,因医治无效病逝,年五十岁。
傅恒过世后,乾隆非常悲痛,亲到傅府祭奠,并赋诗哀悼:
瘴缴之欣舆病回,侵寻辰尾顿增衷。
鞠躬尽瘁诚已矣,临第写悲有是哉。
千载不磨入南恨,半途乃夺济川材。
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
在清代帝王中,乾隆对大臣是颇为挑剔的一个,但他对傅恒却极尽称道。不可否认,一方面是因为爱妻富察皇后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傅恒确是难得的人才。
除了军功卓越,傅恒还精通满文,曾先后主编《同文韵统》、《御制增订清文鉴》、《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御批通鉴辑览明记》等书;他与允禄一道奉敕编撰的《西域同文志》,是研究新疆、青海和西藏地区的地理、历史和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的工具书;他还奉命与满汉儒臣重定满文十二字头,为汉人学习满文时正确发音提供了方便;此外他还奉敕主持创制了三十二体满文篆字,并以新创字体亲自缮写《御制盛京赋》。
傅恒汉文虽不如满文,但才分颇高,与他同时的著名史学家、诗人赵翼 在《檐曝杂记记》中描述说:“傅文忠(傅恒)文学虽不深,然于奏牍案卷,目数行下。遇有窒碍处辄指出,并示以宜作何改定,果惬事理,反复思之,无以易之。余尝以此服公。”
傅恒非科举出身,却能在那些出自文宗士子之手的文翰中找出纰漏,以致于连颇为自负,以文学才子自诩的赵翼也心服口服,足见傅恒的精明和干练。
乾隆与傅恒这对君臣感情至深,傅恒英年早逝后,乾隆皇帝决定承担起对其后人的培养和教育之责,乾隆的祭奠诗中也表达了这个想法,“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乾隆尤其偏爱傅恒的三子福康安,将他视如己出,亲自为他的政治前途铺路搭桥。福康安所受恩宠和父亲傅恒比起来,更是有过之无不及。这也许饱含了乾隆对亡妻富察氏和爱将傅恒的无尽思念和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