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说到家庭的本质是“爱”,教育的本质是“规则”。在家庭里面,妈妈更容易教会孩子,什么是家庭、什么是爱、什么是安全;爸爸则更容易教会孩子,什么是规则。
发型
这段时间儿子特别在意自己的发型。这和我完全不一样,我因为图省事,最喜欢理寸头,早上起床不用打理,很快就能出门了。他每天都要对着镜子“自我欣赏”好一会,一面感叹自己的颜值,觉得自己继承了妈妈的好基因;一面叮嘱妈妈下次给他理发时一定要再认真一些。我想,如果他在做作业时能有这份心态该多好。
争吵
随着他一天天的长大,有了更强的独立意识,却又把握不好分寸,我们的争吵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这种争吵已经深深地伤害了我们之间的亲情,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也永远无法精准把控的过程。前几天争吵之后,他问妈妈:“生我、养我,你觉得快乐吗?”我们当然快乐,纵然现阶段存在着诸多的异见和分歧。我们只是希望他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些规则不是挂在墙上、也不是写在纸上,是要深深地记在心里。他将来必然要走向社会,如果不懂得规则,只能自己接受惩罚,那时候我们会难过。
送饭
初三的学业确实紧张。最近我在家时间稍微多了一些,周末就由我给他送饭,让他课间多一点休息时间。每每看到他吃得香喷喷的,顿时觉得再辛苦也值得,即使他的言语中很少会有对我的关切。同样的场景,也曾经发生在我与我的父母之间,那时候的我同样并不理解父母背后的不易,只盼着自己能快快长大,身边再没有那么多的唠叨。
扫墓
带着他去扫墓,平日里唧唧呱呱说个不停的他,全程却非常安静。磕头、祭拜,都很认真。他小声对我说,这里都是先祖,他虽是无神论者,但内心还是非常尊重的。我想,所谓家,不过是父母在孩子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这些种子伴随着他,也伴随着我们,一同成长。
成绩
初三的课程已经有些难度了,有时候他冷不丁地问我个问题,我竟完全摸不着头脑,也回答不上来。错过了大部分陪伴时光的我,很难得到他与妈妈的那份亲近与自然。我常常想,我在他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父亲形象。他妈妈告诉我,其实他内心是崇拜我的——有些小男孩的慕强心理:认为爸爸凭借自己的努力、坚持,才能获得认同。
其实和青春期的他一样,现在的我也有很多的纠结和迷茫,这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甚至可能会更多。很多时候,在我眼前,不一定能看到一条清晰的路线,但所幸还在路上,还有好奇心,还在探索,就一直有机会。
前段时间做了一个颇为权威的性格和能力测评,判断我极度自信,做决策审慎、与人友善,且感性大于理性,我认为还是比较准确的。
感谢,这所有的经历。写于4月5日,武汉。
我想写一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从不同的视角:《孩子,我们慢慢来》、《日记》、《军训一则》、《开学了》、《开学一周了》、《就这样长大》、《见识》、《山丘》、《儿子的生日》、《生活是具体的》、《一周》、《留校》、《写信》、《记录,写在母亲节》、《父亲节》、《儿子的旅行》、《旅行小记》、《试着去理解》、《撷趣》、《代沟》、《平安夜》、《记于旅行途中》、《回忆》、《陪伴》、《期中考试》、《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