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也沉溺于刷朋友圈、空间,每当看到红色的数字越来越大时,不禁两眼放光、瞳孔放大、呼吸加快、肾上腺激素迅速分泌,兴奋又激动,油然而生的满足感剧烈膨胀成巨大的自我认同感。
但是后来逐渐发现,越来越多人在点赞和被点赞中陷入迷茫,因为所谓的赞并不能填补他们心里的空虚,再多的赞,也不能换得真正的愉悦。这引发了我的深思。
网络信息爆炸,也因此隐藏着更多的信息垃圾,鱼目混珠,让人难辨真假,也就出现发者弄虚作假,观者赞而不语的情况。
信息发布者,不乏爱心人士——各种捐款、公益广告;不乏爱家者——佳美配偶、可爱孩子;不乏文艺青年——智慧哲理、扉页美景;不乏虔诚教徒——宗教文化、信仰至上;亦不乏炫富者——香车、美人、豪宅;不乏传谣者——假舆论、伪科学。
细细思索,这些以照片和文字为载体的形式信息平台创建的初衷是希望人们借此记录美好时刻、分享幸福、传播爱,不料却成为有些人制造舆论、吸引关注、博人眼球 的利益工具。这或许是因为人内心的空虚,又或许是人们的求胜心理在作怪,当然,这也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别人的关注、希望在网络世界能得到更多的瞩目 有关。
在一定程度 上,这也揭示了社会某些人的不良心态:一味钟情于奢侈品等高档消费、沉溺于他人的夸赞羡慕与追捧、自以为是地给自己扣上尊贵的高帽。殊不知发出这些信息的 时候,他们自身的隐私也暴露无疑,公之于众的不只是发者的日常琐碎,更是个人重要的隐私,心思不正的人可能会透过照片挖掘出个人信息,以此行敲诈勒索之歹事。另外,发布的内容在某些程度上也是一种对个人品味的折射,身边的朋友会不自觉对照发布者的现实生活本身,从而对其作出一个或优或劣的评判。况且对于发 布者自身而言,过分修饰的虚幻世界并不能带来任何实质的进步,反而容易过分沉溺手机网络世界,打乱内心原本的平静。
观者,心态可能就这几种:已阅、羡慕嫉妒恨、质疑、不屑、谄媚、追捧、赞叹不已……除了点赞者本身,谁也不知道赞被点亮的那一刻,背后真实的心态到底是怎 样。这种不评论的点赞方式,是否代表无话可说、无力吐槽、无可奈何、无限鄙夷或赞同,无从知晓。另外,这种方式不仅可能导致人们习惯用点赞代替沟通,使得 朋友之前发自内心的赞扬越来越少,而且可能造成人们为了维系所谓圈子,越来越敷衍地对待人际关系,自以为熟稔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冷漠。当然,这样的人际圈 是不可能牢固的。
观者其实在社会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在大部分时间,我们的趋向可能引领着社会的风潮。因此,我们要塑造的是真正的英雄,然而随意地点赞只会追捧出更多华 而不实的偶像。并且当我们长期处于一种不辨良莠的环境时,会潜移默化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因为在这过程中,我们听了太多的杂音。因别人的现状妒忌眼红,因自 己的遭遇黯然神伤,不知不觉影响了将要做出的选择,最终沦为一个外表靓丽的随波逐流者。
新新人类,前景无限美好,若被“赞”捆绑,那新星就可能会陨落。与其被“赞”捆绑,不如静下心读读书、拿起笔写写字,将真情实感斟酌后从笔尖流淌出来,那样 的文字更暖心、情谊更真切;与其时刻将目光流连于相机,不如将美景存于心中、将美好定格脑海;与其奢华习以为常,不如朴实惜物、提升品位;与其大张旗鼓的 显摆并非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不如脚踏实地、认真生活。
发布者,无需去做看起来很前卫却脱离真实的事,因为那些本就是无关生活本身的事。唯有学着不断的修炼自己,才能扩大吸引力、拓展人际圈,只要足够优秀,就不需要显摆。要知道,气质足以装饰外表,自信与高尚是无与伦比的奢侈品,无需炫,人自见。
观者,无需频繁地点赞,因为所追捧的只是被鲜亮包裹的平庸,无关卓越。要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要学会担当,对自己负责,学会辨认身边事物,以自我完善,无需阿谀、放下谄媚、拒绝随波逐流、闪耀自己的光芒。
信息时代意气昂扬的我们,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学着摆脱“赞”的捆绑,踏实而努力,强大自己,以自由的心态,带上属于自己的阳光,灿烂地成长吧!
本文为《Myouth校园特刊》投稿,如需转载请联系M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