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概念叫“社交货币”,意思是说,社交货币就像用钱买东西一样,能让你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好评和好印象。你可能会说,那社交货币不就是谈资、共同话题的意思吗?最近,公众号“千古刘传”有篇文章说,其实社交货币更全面地体现了人与人交往的特征,只要能是能让人关注、好评或者点赞的东西,都能叫做社交货币。比如说,你发个自拍,朋友点赞了,这个自拍的照片就是你的社交货币。
那么,怎么把社交货币用到商业上呢?美国有个营销咨询公司,把社交货币分成了六个维度。
第一是归属感,品牌要给用户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和场景,去建立用户的归属感。
第二是人际交流,你要让用户主动讨论你的品牌,比如两个人聊天,一个人提到了小米,两人聊了半小时小米的营销模式,在这里,小米就是一个很好的社交货币。
第三是实用价值,你的品牌是不是大家在社交的时候必需的用到的?如果是,品牌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创造价值。比如啤酒就是很多人的社交必备产品。很多啤酒广告都是用亲朋好友一起喝酒的场景。
第四是拥护性,你有多少铁杆粉丝?这些人会不遗余力地向别人推荐你的品牌。
第五是知识信息,也就是知识型的社交货币。比如,一个餐馆上完菜之后,服务员会对每一道菜的食材啊,起源文化啊,烹饪方法什么的做介绍,顾客听了之后就获得了知识型的社交货币,下次和别人提起时,就能得到其他人的关注。
第六是身份识别度。身份识别度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就是品牌出现的频率、品牌使用的场景和品牌的识别度。只有当产品在三个方面都高的时候,身份识别度才会高。比如说,牙刷我们每天都用,使用频率很高,但使用的场景很私密,品牌的识别度也很低,没人能一眼看出来牙刷是什么牌子的。再比如很多那种包裹着耳朵的耳麦,外观都差不多,很少有人能看出来是什么牌子的。所以,有个厂商把耳麦的外观改成了很多种颜色,还印上了品牌的商标,识别度一下就提高了。
那一个品牌怎样才能打造自己的社交货币呢?
第一步,先定义好你的目标用户,想想他们每天都有哪些常规的社交行为。举个例子,你发现你的典型用户是这样的,每天都会做早餐,然后拍下来发朋友圈。去公司的路上会买一杯星巴克,午休的时候看《太子妃升职记》,下午去见客户。晚上睡觉前要发个自拍,还要配上很文艺的文字。
第二步,你要挖掘出,在他的这些社交任务里,有哪些地方能产生有价值的社交货币。比如,目标用户每天都要做早餐发朋友圈,那你就可以想,能不能送给他一个很有设计感的原木餐盘?这样他每次晒朋友圈,不仅能显示自己很有品位,还能让他每天都想到你的品牌。他去公司的路上会买星巴克,那你的品牌可不可以和星巴克玩跨界营销?海报可不可以出现在他们公司的电梯里?他午休时会看《太子妃升职记》,你能不能定期做一些和热播电视剧相关的小活动?或者和电视剧的主创们一起做个娱乐营销?他下午见客户时,你的品牌能不能让他显得更有知识?他睡觉前发的朋友圈,不知道配什么文字,那你能不能帮他提供素材?能不能让产品出现在他的自拍里?
最后第三步,就是整合你的资源和渠道,看看上面挖掘出来的社交货币,哪一个是你能够实现的,然后执行你的策略。你看,这样推导出来的策略,都是围绕着目标用户的日常生活,所有的活动都是一个整体,不是纯靠灵感想出来的。所以在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关注的KPI是社交货币,而不是常说的涨了多少粉丝,转化率是多少,阅读量有多少这些。
通过上面这三步,你也可以给自己的品牌打造社交货币。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千古刘传”(如何为你的品牌打造“社交货币”?)
音频稿:谷悦
讲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