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逼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当你接到同学聚会邀请时,心情一定是复杂的。说好的只是单纯叙叙旧,到头来铁定要装逼,如果你什么准备都不做就去赴约的话,未免也图样图森波。更何况,每个地方的同学聚会都有一些令全场瞩目的人,他们高收入,高学历,拥有让你羡慕嫉妒恨的履历和背景。到时候该怎样从容应对?今天这篇文章告诉你。
成功的同学无外乎有类似这样的经历:留过学、创过业、在大城市里打拼过。这三种经历也成为了他们最大的装逼利器。
01/留学经历
“还不知道我出国了吧,在XXX大学念书”
听完后淡定地让同学再重复一遍学校的名字。不要被名字吓到,不是你见识少,这学校可能是真没有名气。
拿美国举例,纽约中央州立大学(Central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华盛顿联邦大学(Washington Union University)、美国格林威治大学(Greenwich University)、硅谷商学院(silicon Valley Institute of Business)、美国加州管理大学(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Management)等等以上这些学校是不是听上去都霸气外露?然而这些学校无一获得美国正规认证机构的认可,未经认证的学校不能获得雇主的认可。也就是说这些大学不单纯是不好,整个就是一野鸡大学!今年教育部连发留学预警,让留学生们警惕,这样的野鸡大学在美国就有上百个。
即使读了名校,友善地问一下TA,什么时候能毕业?本科和硕士也许还能回答,如果恰好问到的是博士,这个问题一问一个痛。Frank Elgar在2003年报告40所加拿大院校注册博士生的学业完成时长(times-to-complete)和完成率(completion rates)。他的统计表明:和30年前相比,新千禧后的博士生不仅要花费更长时间完成学业,而且这其中只有将近一半的人最终拿到学位。读到一半科研经费不足了,研究方向突然变了,甚至老婆怀孕要照顾,和导师闹矛盾,都有可能导致毕不了业。
即使顺利毕业不成问题,再友善地问一下TA,这个专业毕业了能找什么样工作?这个问题就连名校的学生也不能自信作答。很多外国本地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困难,迟迟还不了学生贷款,生活前景堪忧。国人去读这些专业,文化背景、语言能力、人脉关系都是国内没有的障碍就更难找工作。
这些专业申请的时候也许容易,如果没想清楚只是为了出国念书而去读,读完了根本不知道该干嘛。
“刚拿了美国几个公司的Offer,还没有决定去哪”
同样地,不要被名字吓到,不是你没听说过,这公司可能才10个人。即使是大公司,友善地问一下TA,拿到工作签证了么?即使能拿工作签证,友善地问一下TA,这类工种好拿绿卡么?公司愿意帮忙申请么?
以美国为例,如果要合法且长期工作(超过1年)通常需要申请工作签证H1B。而这种签证只能由公司出面提出申请。也就是说公司雇佣你而不是一个本地人,需要额外花费5000-8000美金,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准备各种资料来替你申请签证。更崩溃的是,由于符合H1B条件的申请者众多,需要通过抽签决定。2016年H1B的中签率是30%左右,所以公司要承担70%的风险他们投入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会打水漂,公司表示心很累,不愿意替你申请,这很正常。
02/工作经历
“最近迷茫要不要跳槽,现在我在的某投行/某咨询/某牛逼外企工资还不够高”
不要在乎他们每月挣2W,友善地问一下TA,交了税还剩多少?每个月房租多少?北上广打拼的白领们,税后工资的1/4-1/2都要拿去交房租。如果找合租也许能省下不少,但是同时就要忍受室友,生活习惯不同可能还是小事,最怕三观不正。不然之前的“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段子都是哪里来的?
即使年薪几十万,也可以友善地问一下TA,买房了么?还贷压力大不大?即使买好了房,也可以友善地问一下TA,车买了么?号摇到了么?在小城市的你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小夫妻共同努力加上双方父母帮忙,很多中产小家庭都标配一套房一辆车,生活平淡且富足。在一线城市,即使家里有一定经济实力,动不动就6W-8W/一平的房子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的。学区房上20W/平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车子更甚,全家先烧香摇号,摇不到号,就算你是辆变形金刚在北京也动弹不得。
即使有车有房,还可以友善地问一下TA,准备定在北上广了么?户口都解决了么?当然这个问题慎问,问太狠容易引发血案。
03/创业经历
“我们团队切的是移动互联网、O2O这个领域,APP上线了”
不要管O2O/P2P/P2C/C2C/B2B……这些概念有多牛,友善地问一下TA,有多少用户了?用户活跃么?现在的APP多到你想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有一个APP去解决。然而由于很多需求是创业者YY出来的,他们的APP不靠补贴不能活。例如2016年某著名APP补贴停了之后交易量迅速跌至个位数。如果看活跃用户数量,更是低到创业者都不禁开始怀疑自己做这个APP的意义在哪里?比人生的意义还渺茫。
即使有很多用户了,友善地问一下TA,开始盈利了么?盈利模式是什么?坐拥几千万用户的APP迟迟不愿意盈利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一直不盈利还能一直有想象空间,一旦开始盈利就会发现盈利能力之差,连最后一点想象空间都要没有了。
即使盈利了,友善地问一下TA,合伙人都是谁?关系好不好?合伙人之间的撕逼大战2016年不要太多呵呵呵呵,创业了之后发现合伙人即使是夫妻关系,是亲人关系都分分钟能闹翻。如果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那天下真的是没有什么合伙人之间不能翻一翻的,只要条件够成熟。
“不才不才,我的公司刚拿A轮”
不要被数千万金额吓到,友善地问一下TA,钱都到账了么?说投资1个亿,实际给3000万,还要分好几年给的投资款比比皆是。之所以要夸大声势是为了宣传效果,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都皆大欢喜。但实际情况中打钱速度没有最慢只有更慢,兑现比例也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即使钱到账了,友善地问一下TA,知道现在老家的房子一套多少钱了么?不是吓唬人,很多创业公司的最终出路归根到底还是房地产。2016年上半年新闻,上市公司*ST宁通B因为卖了两套北京的学区房而扭亏为盈。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其他创业公司能好到哪里去?如今创业圈500万就能救活一家明星创业公司,不就是你老家两套房子的钱么?1000万就算成功融到A轮能召开新闻发布会,不就是你老家两套别墅的钱么?平台年交易额过亿,不就是你有钱舅舅的两家奶茶店的流水么?在创业圈呆久了的都容易产生幻觉。自认为掀起了惊涛骇浪,其实跳出这个圈子,在偌大的商业世界中回头看也不过是刚刚扑棱出了一点小水花。
要知道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二三线城市也根本不相信创业。
说了这么多,已经差不多了。海归们、白领们、创业者们是时候要放出他们的大招了。他们会和你谈:
理想。
和
未来。
在国外,未来有机会享受最秩序的社会和最丰富的物质生活,
在北上广,未来有机会万人之上,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这些机会只要是存在,无论它多渺茫,都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小地方是不存在的,这时候我们要投以羡慕的目光,因为这已经是他们最后的一丝尊严了,而对于理想的鼓励与尊重也是必须的。羡慕和鼓励之后,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转折:
好啦,我们聊了好多工作和理想了,总该八卦了吧?
说说你们家那位吧?
(对方想走了……)
什么?还没有?男票/女票呢?
(对方真想走了……)
什么?也没有?也是,你们这么优秀肯定不着急,有暧昧对象了么?
(对方不仅真想走,还想死……)
也没有。哦!!!酱紫啊!!!!
结束。
完胜。
再好的背景都不安全,活在哪里都不容易。没有哪一种选择比另一种选择懦弱,也没有哪一种选择比另外一种选择要高贵。脱下平日的面具,我们不都是还是那个从小一起玩弹珠、吃辣条、被老师罚站的玩伴?有些人,三秋不见如隔一日。青春的记忆,只要我们一拼凑,就立马变得鲜活。吐不完的槽,讲不厌的故事,还有那些莫名的眼泪,这才是同学聚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