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半年的前端产品,主要负责web端的前端展示,偶尔也跟进一下app端的迭代。虽然说只是负责前端工作,实际上接口定义,交互设计等等都需要跟进。在前期能完成文档编写的部分后,开始思考需求内容的部分。
1 从一开始我提需求时,确实不够谨慎:展示样式,交互设计,业务需求,线上bug。一口气全提出来。一个迭代一个迭代的堆着。当拿着一个个需求内部评审时候,会被问得哑口无言。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而不是别的?这个需求能带来什么提升?对于你的回答,有什么理据支撑?在一次次被问倒后,自己也学会了总结思考,力求对每一个自己提出来的需求都能有充足的理据和数据支撑,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和让人纠结的事情,例如在完善产品的过程中,数据未必是那么充足,甚至很多的数据需要自己去寻找,整理,甚至分析,将其转化为你所需要说服别人的理据。
2 我做的是OTA部分的酒店展示与售卖。对应的,自己会将每个迭代的需求整理为好几块:支付,业务,交互体验,样式展示,新增功能,运营活动,外部需求。每个迭代力求能够完善主要完善一个部分的需求即可。因为迭代的资源来说,一般还需预留30%~40%给运营或者外部需求。然后,对于自己提出的需求,需要进行对应的数据分析,这个需求是针对哪个页面的?预期能增加该页面的转化?用户停留时间?还是降低跳出率?为什么这样预期。针对该页面的埋点,点击数据是什么。也就是说在准备任何一个需求前,请用数据给他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即为什么做它而不是别的,这样做预期的效果是什么。
3 除了以上两点外,最近完成电话外呼的事项。即将漏斗中从各级页面跳出的用户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访谈。了解他们跳出的原因。记得以前有人跟我说过:你不能站在那里,假想你是用户,你永远不能代替其它人。事实上,每次写需求的时候,我都会换位思考,每当如此,还洋洋自得的认为,这便是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了。事实上,因为我们各自的文化教育背景的不同,所谓的换位思考,也只能浅尝则止。公司OTA酒店的用户,度假属性强烈,一开始我还不太明白这个属性的意思。当真正的电话呼出后,才明白这些属性展现在哪些方面:用户对于酒店侧的需求考虑更详细:酒店的装修时间(即新旧程度),酒店是否涵盖亲子特色,酒店的附加商品中是否含周边景区的门票交通等。这些在平时我看来无足轻重的诉求。在一次一次的电话呼出中,被用户准确的告知到。
4 最后,我想说:在用户调研的部分。与用户交流,调研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在我看来,与其躲在格子间里去臆测会有什么样的人来用你的产品,他们是如何使用的。还不如踏实恳切的走在街上,邀请别人使用你的产品或者与正在使用你的产品的人交流。但是沟通之后,还需要提醒自己,不可以把交流中用户告知的诉求就当作范本。其一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有同样诉求的用户占比多少,是否是我们的主流用户。我们的技术是否能够实现用户的各种各样的诉求。其二是记得福特说过:如果一开始我问用户他想要什么的时候,大家都会告诉我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而实际上,人们需要一辆汽车。哪怕是用户,也未必真的了解他的诉求。只有在我们进行调研之后,再进行对需求的深度分析与加工,才算是做到了对一个需求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