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钱穆译:先生说:“学习时时反复习之,我心不觉欣畅吗?有许多朋友从远而来,我心不更感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我心不存些微怫郁不欢之意,不真是一位修养成德的君子吗?”
三句话,意义深厚。
在初学这句话的时候只能明白其表面的意思,未曾想还有很深的含义。
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毕生经历,是孔子的自述,从学而时习之的初学事,到有朋自远方来的中年成事,再到人不知而不愠的极高境界,是一个圣人的学识之所在。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只有当反复学习,而且勤于练习,才能达到悦的境界。如朱熹言:习,鸟数飞也。所以,学习并非易事,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有所收获。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年少时,学而时习之,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知道我,我也不心存怨恨,不是一位有修养成德的君子吗?读到此,联系上文,才明白孔子为人的至高境界。
学习过后,心中感触很多,从学而时习之,到有朋自远方来,再到人不知而不愠。三个境界,是多少人理想中的人生。但又有多少人能达到这个境界,平日里,经常为了朋友或者同事一句话,一个眼神而思虑,太多的时候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别人的看法中,这时的生活是活给别人的生活,可又有多少时候是活给自己的呢?人生苦短,何必事事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