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孩们上第三堂国学课。感受最深刻的是------
一、弟子规的朗诵效果,因年龄而差异巨大。
二三年级的学生,声音高亢洪亮,态度积极自觉。六七年级的学生有气无力,应付心理大。年龄越大,力气越大,积极性越差,旧的思想、固有的习惯所起的作用越大。
二、教育一旦进行,莫不是唤醒。
面对高年级孩子这种现状,必须寻找根源,重新树立他们的人格与品质。这些恰恰在弟子规中集中显现,如总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能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无疑是给这些长势不茁壮的孩子开的一剂药方。思想根系不能扎深,早晚孩子会缺乏后劲,状况层出不穷,如果再急功近利,穷追不舍,孩子的发展就会停止得越早,因为那颗成长的幼芽还不懂得怎样生长,就被贴上封条了。
三、学校与家庭教育脱离人格教育越来越远。
基本的模式是,处于良性循环的孩子越来越好,处在恶性循环的孩子却很难翻身。比较与排队,家长与老师对分数的热切关注,像过多的水与肥料一样,都会窒息孩子的发展。种子没有一方松软的土壤,怎样生长?过多的包办与替代,没有足够的风雨,怎样茁壮?没有丰富的生命体验,怎样有强有力的心音。自主与独立只是一句空话,在你焦头烂额,被孩子攻击之时,只能选择认命与失望。
四、孩子没有定型,是教育者(包括家长与老师)的思想已定型。
凡是孩子攻击你的,教师或家长,你们已出问题了,已成了他们成长的桎梏。越亲的人,杀伤力越最大。因为他们把你们看得最重要,最在乎你们,攻击,就是你已经伤着他们了。曾几何时,你是他们最信赖的人,那时孩子是你真正的宝。曾几何时,孩子读不懂你了,你对孩子怒发冲冠。你最在乎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为此可以任加指责,更不会想到稚嫩的心灵此时最需要鼓励与支持,需要挫折的滋养,需要强大的精神引领。物质的高塔堆积得很高,用它作为诱饵,恰恰让孩子早早尝到了享受的蜜糖,一切只能望梅止渴。期望很高,失望很大。没有重在品行的引领,迟早成为行动的矮子,却不能接受成为普通人的现实,在不上不下中失去毕竟是普通人的快乐。
五、大人太功利了,你是爱孩子呢,还是更爱孩子的成绩呢?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一个学生向我泣诉,他不吃饭,就是为了证明父母到底最爱学习成绩还是他的身体。还有一个孩子曾经这对我说过,他最大的愿望是生病,生病的时候最幸福,父母不用施压了,最爱他。
为什么?孩子需要犯错误,需要失败,需要好玩,需要脆弱,这才是一个健康孩子的特征啊!
我不希望孩子有太多的少年老成,甚至未老先衰;我不希望天真的孩子有太多的忧郁与叹息。我不希望在他沉重的书包里,在他披星戴月的目光里再裝上你的焦虑不安与过高的希翼。
孩子,我希望你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我希望你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路,哪怕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允许你反悔,允许你坚持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你自己。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