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世通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大意是惹上是非只因为说话太多,沾上烦恼都由于爱出风头。
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勇斗狠怒怼他人,是非常容易的,而能够审时度势,会装孙子,隐藏自己的锋芒,才是真正困难的。
真正的强者不仅只会一味地强硬,而是会装孙子会示弱,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会隐藏起锋利的爪牙,装起温顺的绵羊,等到时机成熟时,才会挥出那致命的一击。
1、会装孙子,是一种智慧
秦时匈奴中出了一位大人物,叫冒顿单于,他制作了一种射出去会鸣响的箭,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铲除了不听话的大臣,登上了单于的宝座。随后统一草原部落,被称为“草原秦始皇”,苏辙曾言:“古者匈奴之强,不过冒顿。”
然而,这样一个心狠手辣却又雄才大略的君王却是一个极其能装孙子的人。
当时冒顿弑父自立的消息传开,旁边正处于兴盛时期的东胡,觉得此时冒顿立足未稳,匈奴内乱,正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于是便派使者,向冒顿提出索要老单于所珍爱的汗血宝马。
对于游牧民族而言,马是他们生活的根本,甚至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索要汗血宝马显然是极其无理的要求,冒顿的部下听后都愤慨不已,想要杀了东胡的使者。
然而冒顿却制止了他们,沉吟之后,谦卑地说道:“一匹马而已,和邻国搞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啊!”于是,东胡使者大摇大摆地牵走了汗血宝马。
如此轻而易举便获得了匈奴的汗血宝马,东胡首领坚信,冒顿就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废物,于是又派使者,提出了更加无理的要求,说自己看上了冒顿的爱妻,让冒顿割爱送给他。
冒顿的部下听完使者的要求,各个群情激奋说东胡欺人太甚,想要出兵讨伐东胡。可是冒顿却再一次装起了孙子,将自己的爱妻送给了东胡首领。
东胡首领万没想到,冒顿竟然连自己的女人,都能爽快地割舍,这让他更加坚信冒顿的就是个软弱的废物,于是变得愈加膨胀起来,并再一次派遣使者索要边界的一块荒地。
冒顿再一次询问手下们的意见,经过上两次的事情,有的人认为冒顿肯定会同意东胡的要求,于是纷纷建议将边界的土地送给东胡。
可是这一次冒顿却一反常态,勃然大怒道:“土地是一国之本,怎能随便让给别人!”他当即杀死了东胡使者和那些说送土地的大臣,并马上出兵攻打东胡。
而另一边,东胡王还以为软柿子冒顿,肯定一如既往地同意自己的索求,正沉浸于自己的赫赫威名的美梦中,很快来势汹汹的匈奴铁骑就彻底撕碎了他的美梦,东胡王还没来不及作出反应,就身首异处。
而东胡人大部分成为了奴隶,东胡的一切物资和土地也都被冒顿收归已有。灭掉东胡后,冒顿又一鼓作气驱逐了西边的月氏,征服了多个草原部族,短短数年,冒顿便统一了整个草原。
后来冒顿再一次使用装孙子的方法,将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上,让刘邦吃尽了苦头,最后不得不送大量的金银财宝并答应和亲,刘邦才得以脱身,并且一直畏惧匈奴近百年,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结束这个局面。
学会装孙子,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软弱无能之辈,是为了让对手放松警惕之心,这样对手就会疏于防范并露出破绽,然后就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给对手以沉重地打击。会装孙子展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成熟稳重,更是一种放眼远方的大智慧。
2、会装孙子,是一种境界
在古代,我认为将装孙子装到极致的要数司马懿,别人都是装一时孙子,而司马懿可以说装了一辈子孙子!时间长达41年!
建安十三年,司马懿应曹操征辟,入朝任职,此时和司马懿年级相仿的还是有一个人叫杨修,他俩都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是当时的青年才俊,但是两人性格却截然相反。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目空一切,多次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才华,并数次说破曹操的心思,而且自己还洋洋自得不以为意。而司马懿则完全相反,一直低调谨慎,勤勤恳恳,不出风头。
最终两人的结局也截然想反,杨修被曹操借机处死,而司马懿虽然也受到曹操的猜忌,但都其用老实本分的态度所一一化解。
等到曹操去世到了曹丕时代,曹丕对司马懿极为看重,继位没多久,司马懿就被其连连册封,官至副宰相。司马懿也为曹丕出谋划策,制定新政,创办尚书台,招揽了很多有能之士。
可司马懿却丝毫没有因此而居功自傲,继续装着孙子,谨慎行事。就这样一直过了七年,一直熬到了曹丕去世,曹叡登基为明帝。
诸葛亮开始了他的六次北伐,宗室曹真的失败让司马懿终于得到了手握兵权的机会,在战场上司马懿深知自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于是采取了据守的战略,以此来打持久战,等到对方粮草不济时自然就会退兵。
诸葛亮为引司马懿出战,采用激将法,命使者给司马懿送了一套女装,出人意料的是,司马懿竟不以为辱,欣然收下并穿在身上。最终诸葛亮不得已退兵,最后积劳成疾累死在了五丈原。
而到了晚年,司马懿装孙子的技术更是炉火纯青无人能及,当时的他深受曹真之子曹爽排挤,被架空军政大权,只担任空有虚名的太傅一职。
面对咄咄逼人的曹爽,司马懿不仅没有表现出半点愤慨之举,还主动装孙子示弱,这让曹爽更加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为其日后的下台埋下了隐患。
后来,司马懿称病在家,曹爽派人前往查探病情。作为四朝元老的司马懿毫不在意形象,躺在卧榻之上奄奄一息。喝粥时弄得自己一身都是,并且目光呆滞,说话也语无伦次,俨然一副下世前的征兆。
曹爽得知后彻底放下了心,再也不顾及司马懿,次年十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
这年司马懿已经是70岁的高龄了,他迅速抓住时机,组织自己的力量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以雷霆手段一举摧毁曹爽派系,站在了权力顶峰。
司马懿装了41年的孙子,在此期间他低调内敛,不显露自己的才华,不卖弄自己的学问,不夸耀自己的功绩,时刻观察着周围的形式,认清自己的位置。
麦熟低穗,人熟低头。学会装孙子,主动示弱谦逊待人静待时机,将姿态放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与废物论短长,不与愚蠢硬碰硬,这不仅做人的韬略,这更是智者该有的境界。
3、会装孙子,是一种格局
说起明太祖朱元璋,除了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草根逆袭,就是他对于官员的惩治。由于朱元璋出身穷苦深知百姓之艰辛,所以,对于官员特别是贪官有着刻骨的仇恨。据统计,因洪武四大案所处死的官员至少在十万人以上!
于是,在洪武年间,出现了这样一副奇怪的景象,每次官员上班都会哭哭啼啼地和家人作别,并交代后事,因为谁也不确定今天是不是能活着下班,而每天下班到家后都会和家人庆祝一番,因为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可是大家不知道如此刚毅狠辣,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朱元璋,其实也有着装孙子的经历。
事情要回到公元1361年,这一年朱元璋过得异常艰难,因为他受到了来自3个方面的强敌,分别是:上游的陈友谅,下游的张士诚,以及北方的元朝,这三个对手实力都比朱元璋强大,将如何妥善应对,这关系到整个集团的生死存亡。
经过权衡利弊,朱元璋知道目前最大的敌人是上游的陈友谅,此人有野心有手段内心暗藏大志,而张士诚则略比较本分,比较满足于现状。所以,目前最紧迫的就是解决掉陈友谅,而想要全力对付陈友谅,就需要稳住后方的元军。
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朱元璋派遣使者并携带大量金银细软,去拜会当时元朝的统帅察罕帖木儿,表示自己愿意归顺朝廷,在信中的态度也是极其谦卑。元朝感觉朱元璋态度如此恭敬,就不再为难他,同时希望借用他的力量来消灭起义军。
朱元璋通过向元朝装孙子示好,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并在这段时间里,接连击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使自己成为了最后的霸主。元朝方面也非常高兴朱元璋为他们消灭了各路起义军,认为只要给朱元璋封个官做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可是元朝错了,朱元璋向他们装孙子并不是真的想当孙子,而是为了给自己寻求发展时间。而此时已经完全没必要装下去了,他终于撕下了厚重的面具,漏出了自己那锋利的獠牙,瞬间咬住了元朝的喉咙,结果了他的性命。
面对强大的对手,朱元璋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装起了孙子,隐藏自己的实力,避其锋芒,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会装孙子,不仅仅是一种谋略,更是为人处世之道。处处逞强显能,决非明智之举;懂得韬光养晦隐藏锋芒,更是一种大格局。
4、结束语
等待只因值得,隐忍只为爆发。会装孙子,麻痹对手放眼远方,是一种智慧;会装孙子,主动示弱敛起锋芒,是一种境界;会装孙子,韬光养晦静待时机,是一种格局!
在现实生活中也要适当学会装孙子认怂,避免与没必要的人争执,也避免给自己添麻烦,同时给自己积蓄实力。每一次的低头都为了可以把头抬得更高,而每一次装孙子,都是为了以后可以更好地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