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简单的事莫过于靠天吃饭,因为不需要你做什么努力,全靠上天的恩赐,但这恩赐能持续多久,那就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了。
因而有些事我们光想想就觉得很难了,更别提去做了。
比如种地这种事情,中国北方一年只有一次从插秧到收获的机会,南方的气候温暖些,也许能种个两季或三季,但不代表每一次种地都能有符合预期的收获,因为这过程中种子基因、天气、土壤等等无法由人为决定的因素太多了,稍有不慎,一年的辛苦就白搭了。
对于人为可控的因素,也有很大的差异空间。我就曾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兄弟二人用相同的土豆种子种在相邻的两片地里,就因为哥哥每天比弟弟起得早,会在田里多打理一些时间,这就导致了哥哥种出来的土豆比弟弟的要大。
所以想要每次都能大概率种出优质品种的农作物,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体力。袁隆平就是用杂交的方式把优质基因都集中到一起,而且还得保证这些优质基因都是显性的(学过生物的都应该知道,都是隐性基因会导致农作物无法表达出想要的特征),这才才能让植物的后代长期保持优良的特征。这个过程他一干就干了57年。
与其他的科研试验不同,农产品杂交等待结果的时间更加煎熬。如果你做一个化学实验,两种物质碰到一起就产生了反应,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你很快就能得到结果,但农业不行,你精心打理好了一切,还需要等上几个月或者大半年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的成败。如果失败了,那么之前几个月的辛苦也就白费了,还得重新调整,再来上几个月走一遍整个种地的过程。
杂交水稻的原理其实早就由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发现了,他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已经为中国版杂交水稻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要把理论变为实际,中间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首先要发现水稻优质的特征,然后进行杂交,杂交出来的结果只有一部分会表现出优质特征的,然后再用表现出优质特征的水稻再进行杂交,周而复始,直到大部分水稻都能表现出之前期望的优质特征,此时实验才算是基本成功,粗略的算下来,一个特征就得需要2-3年的时间,要想包含多个优质特征,一个实验可能要试十多年才能成功。
我们可以看看袁隆平种水稻的过程。
1964年,袁隆平在田地里发现了一颗“天然雄性不育株” 水稻,这种水稻产量高、易存活,之后袁隆平和助手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才基本大批培育成了这种稳定基因的水稻。六年里,他们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但最终成功的水稻种子,在不育株率和不育度方面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的100%。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现在的快节奏社会中,人们的忍受能力已经降得越来越低了。毕竟,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可以快速出人头地、发家致富的事情,谁会把大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个既缓慢、又辛苦还不赚钱的事业上?在现如今,能做这种事情的人,首先就得牺牲自己的安逸、自由、放纵的生活理想,从此默默无闻、耐着性子去做一个匠人,为的是人类都能解决温饱问题,无论这研究成功与否,他本身就已经是个伟人了。
有时候我觉得袁隆平的一生就是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匠人精神。他出生时的接生大夫正是中国的万婴之母——林巧稚,她将一生都奉献在的中国妇产科医学上,把女性生产的死亡率降到了中国历史以来的最低点。林巧稚大夫直到死前弥留之际,还在幻想在梦中为孩子接生,这就是将一生奉献给事业的匠人精神。
袁隆平逝世于2021年5月22日,他一生都致力于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帮助十三亿中国人解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再让六十年代全国性的大饥荒再次重现。
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袁隆平注定是接过了林巧稚大夫的遗志,将自己的一生都用来诠释中华民族匠人精神的专注与奉献。
谁说中国的工匠精神名存实亡?他们都是中国的伟大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