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游,某人总是不会放过那些红色景点。比如这次来青岛游玩,玩着玩着就跑到沂蒙山来了。
我对沂蒙山的认识,仅局限于文艺作品中的一些印象。比如舞剧《沂蒙颂》 里的红嫂,乳汁救伤员让人难以忘怀。电影《南征北战》小时候看了好几遍,其中台词:“张军长,看在党国的情分上,拉兄弟一把吧…”“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猾…”等,至今都记忆犹新。今天来到沂蒙山,可以切身感受一下实地的情景交融。
我们先去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纪念馆设在山东省蒙阴县垛庄镇古泉村。这里游客不多,比起青岛那些热门景区,人要少多了。
迎面看见的是陈毅和粟裕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岩雕塑,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回到当年硝烟纷战的年代。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浴血奋战于孟良崮 ,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扭转了华东乃至全国的战局。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由纪念馆、烈士陵园、战役遗址区、雕塑园四部分组成。
纪念馆高19.47米,外形为两面红色的三角形战旗。纪念馆展厅里陈列了那一段历史的照片 ,让人唏嘘不已,心情沉重,往事不堪回首 。这种同胞间的相互残杀,让人触目惊心。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国家安邦太平。
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区内静静地躺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大多是无名烈士,让人扼腕疼惜。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
走出纪念馆,向雕塑园走去,一路上栩栩如生的雕塑 ,演绎了当年根据地军民团结的生动画面;也诠释了这场战争能打赢的根本原因。正如陈毅军长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参观完孟良崮纪念馆后,我们驾车去孟良崮战役实地去参观,也就是74师军长张灵甫被击毙的山顶指挥部。
到了孟良崮远远看见山顶有个白色的纪念碑 ,去山顶需要买票搭乘园区游览车。下车后还要登顶1公里,这时的我们对于最后一公里有了畏惧感,因为旅游数日,体能基本耗光了,大家犹豫再三,决定还是放弃了。据山顶下来的游客说,洞穴指挥部早在战争中就已被炸毁坍塌,所以我们也就不遗憾了。
望着远处的山坡,不由心生感慨。张灵甫的山顶指挥部占据有利位置。而山坡陡削,无遮无拦,要强攻山头,这有多难呀!每攻克一个山头都要经过数次冲锋、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惨烈,据说打完仗后三年,当地百姓都不敢上山。此次战役共牺牲华东野战军1.2万余人,至于国民党方面,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的3.2万人被歼灭。
虽然在这场战役中双方的死伤人数惨重,但是这场战役对于我党、我军的意义是非凡的,毛主席亲自说过,“歼灭七十四师,付出的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
带着沉重的心情,我们离开了孟良崮。
接下来我们要驾车五十多公里去沂蒙山根据地参观。
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四大根据地之一,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王庄境内,是山东省省委前身,原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所在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这里创建,山东党报《大众日报》在这里创刊,八路军山东纵队在这里成立,孟良崮战役陈毅和粟裕指挥所也在这里。
可我们赶到那里却有点失望。景区萧条冷落。还需要买票,一般我们参观红色景点都无需买票,这里老人半票25元一张。我们问为何要买票?回答是政府拿不出钱来养护这些 遗址,现在是民间个体承包,所以需要买票。我听后很吃惊,因为我一进临沂就感觉这地方很高大上。高楼林立,华灯璀璨。单是一个临沂公路服务站就让人瞠目结舌,美不胜收。然而这些红色景点,历史遗物却没钱养护,让人有些不可理解。
走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建于清朝年间,保存完好的圣母山圣母堂及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让人感到很惊奇,历经一百多年,保存完好。教堂旁边是一排二层小楼,这里就是大众日报创刊地,也是山东省委的办公地。我们认认真真地看了小楼里的展馆,因为大老远跑过来,也没有其他地方好参观,总要有点收获。整个景区只有我们四个人,显得格外冷清。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对面还有一个广场 ,也是门票范围内的参观点,我们发现门是关着的,工作人员说 ,你去了就有人开门。我们去后发现其实就是一个烈士陵园,有一座雕像,不知哪弄来的两门大炮。有工人在里面作业,尘土飞扬。
我们悻悻离开,总感觉这么老远赶过来有点不值。
回到临沂市区,已天黑。导航把我们引入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这里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人气爆棚,车子只能缓缓行驶。我想起那些躺在地下的英烈,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法想象,他们抛头颅,洒鲜血换来的红色江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