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为看春晚,损失了1万元的红包
予墨
01.
小时候的玩伴,前段时间给我发信息,问准备好回家没?
我说还在加班,差点都忘了什么时间,再说这才啥时候啊,过年还有十几天呢。
他说,我从腊月初八就开始准备回家的东西了。
我笑他,有必要这么兴师动众的吗,过年无非就那么几天,既不是自己娶媳妇,也不是出国。
他认真的说,一年就一次,早就盼着回家过年了,如果连过年都没盼头,那还有什么事情值得期盼呢?
我问,你不是刚有小孩吗,还不到一岁,就敢带他回家呀?
他说,有啥不敢的,刚好带回去认认亲。
朋友在青岛上班,小时候光着屁股一块长大,每年都是回家专业户。
开车1500多公里,一脚油门,别人跑长途,都需要住一晚再走。他不,困了在车上眯一会,然后继续跑,好像回家的热情从来都没减退过。
回到家里,该走的流程一样也不拉,写对联,准备年夜饭,给长辈拜年,给小辈发红包,走亲戚,拜访朋友。
每次回家,无论时间多紧,我们都要一起聊聊,内容大多是回忆小时候的趣事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问他,这么远,干嘛开车,辛苦不说,还危险。
他说,怕买不到票而错过了回家。
我想,他回家不仅仅是为了过年,更是想要那种过年的仪式感,真好!
02.
一到除夕夜,大家都很忙。
我的手机也很忙,不断地提示我有新的群发消息,对于这种拜年形式,大家早已产生免疫,甚至厌烦。
我打电话给同事拜年。
我问,你们干啥呢?
他说,吃完年夜饭,准备洗洗睡了。
我睁大眼睛问,你们竟然不看春晚?
他说,都好几年不看了,没意思,还不如上班呢。
我说:啊!那你们简直不正常啊!
同事很疑惑:为什么不正常?
我说:大年三十难道不是全家老小围着电视机看春晚,
12点一过,小孩抢着去放烟花爆竹吗?
他说:我们这里不让放烟花爆竹,抓到要罚款的。
这样也挺好,要不然吵死了,连觉都睡不好。
我不理解同事,他也很不理解我。
就像我不理解大家不看春晚,为的就是抢那几十块钱的红包。
他们也不能理解,我为了看春晚白白损失了几十块钱的红包一样。
03.
有人觉得,看春晚有啥意思?
无非就是一群小鲜肉、老腊肉在台上装萌卖傻,主持人太假,杂技太吓人,相声太老土,京剧听不懂,芭蕾欣赏无能。
还不如刷刷微博,看看网络段子呢。
是春晚真的没意思了吗?
有人说,自从赵本山离开春晚,我就没看过。
另一个笑着说,这算啥,我都十几年不看了,没有陈佩斯的春晚那还叫春晚?
我们不去关注春晚,不仅仅是给我们奉献了许多经典作品的那些老前辈离开这个舞台。
是因为我们关注的东西正在发生变化。
有一个这样的比喻,说是有些人和春晚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端,过去生活不够丰富,圆很小,两者距离近,彼此可以感受到。
随着社会的发展,圆越来越大,两者虽然还在同一面,但是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的联系越来越少。
不管春晚所在的位置如何改变,永远有离他最远的一些人认为它无聊。
是春晚的水平不够高?内容不够新?演技不够好?
不是。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的耐心变得越来越小了。
春晚的进步,怎么满足我们飞跃式的笑点与泪点?
春晚涛声依旧,今宵依旧难忘,只是它已不再适合我们。
04.
大概是十几年前。
我爹还不知道互联网是神马?但现在,他在看春晚,不,听春晚的时候已经抢了几十块钱的红包了。
那时候还没有段子手、网红直播、小视频。
家里没电,一家人围着煤油灯,靠一个半岛体的收音机,可以听完整个春晚,还意犹未尽。
会因为其中的一句话,被逗得捧腹大笑。
也会因为其中的一句歌词,而潸然泪下。
但十几年之后,我们不再有耐心读完一本书,听完一段相声,看完一集科教片。
因为我们习惯了高密度的笑点和庞大的信息量,恨不能把几个小时才能做完的东西,用几分钟装进脑袋。
比起春晚,我们更喜欢刷微博、聊微信、抢红包,看头条。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都比春晚更吸引我们。
做菜?开什么玩笑,多麻烦?肯德基全家桶多实惠?
05.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
为了适应快,综艺节目都是把成百上千小时的素材剪辑成一个多小时。
大把大把的短视频蜂拥而起,写公众号重点必须用辣眼睛的颜色标注出来。
我们习惯了经过剪辑压缩提炼的形式,所以就理所当然的无法接受原汁原味的春晚。
大家似乎已经被那些“精华”的内容给惯坏了。
就像我们关注苹果8发布会的时候,没人注意2个多小时的“废话。”
大家只关心长啥样、和以前有啥区别、多少钱,100秒足够了。
06.
我想说:
你们抢你们的红包,看你们的段子吧。
我要看我的春晚,关注我的女神。
当我看到节目单里有:黄晓明、钟汉良、言承旭、周渝民、李易峰、景甜、王菲、那英、成龙、吴京还有杰伦小公举。
突然觉得自己好幸福呢。
杰伦和蔡威泽的跨界合作,《告白气球》梦幻的魔术与动听的歌曲相结合,营造出唯美又浪漫的奇幻舞台效果,简直是美cry了。
还有冯巩32年春晚最牛钉子户,一上来的那一句:“我想死你们了”,哪怕他不多说一句,站在台上,足以让我感动。
可能是一句能支撑32年的心里话,我哭了,就特么这么矫情。
三十年他一直在,从意气风发到如今两鬓花白。
人是会老的 ,可他一直努力站在这里,就为带给我们那种过年的感觉。
尤其是看到王菲和那英再度同台合唱《岁月》的时候,这一刻只有感动和享受,这样的机会可能是最后一次。
从《相约1998》到《岁月》两人的再次携手,更像是一种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如歌词中唱的:
千山万水相聚的一瞬
千言万语就在一个眼神
不问扬起多少烟尘
不枉内心一直追求的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