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的意义
自然风光
内心感受
人生感悟
本文共 1492 个字 Ⅱ建议阅读 3 分钟
一、对自己是“路痴”的事实找理由
那座山,平日里山里人用五十分钟登完的山,我却用了三个小时——可没偷懒,一直走;走得也不慢。山里人走的是山路,我有的是心啊!
二、对大自然的体验是有那么一小丢丢,但苦于感受不深,文笔不佳,往往一笔带过。
大雾绕山的奇幻,潺潺流水的灵动、飞鸟拍枝的雄劲、水滴石穿,风塑山林的恒古,还有草木百虫各自生长的热闹声。
三、由“一”和“二”提问:时间去哪儿呢?溢出丰富的感情是要时间滴哈~
这次登山,我体验到三种情绪:恐惧、迷茫以及“不在”状态。
1.恐惧与迷茫
恐惧的由来,一是对未知环境的本能恐惧,二是对周围环境的主观判断。
前者指那座山得由我一个人走出去,其中会遇到什么,完全是未知。
后者指当天山中大雾,对视野的影响;天气突然燥热,蚊虫复生,对心理的影响(一只黄蜂一直跟着我);装备不足,尤其是手机在山中信号不稳的担忧(真的不稳定啊!);对未知的想象——早上因为路滑摔了一跤,由此联想到要是在山上摔跤了,怎么办?(事实上,还真摔了。。。)。
在现实环境与主观判断的共同作用下,对于眼前的方向自然是不清晰的,如同一位行走在迷途中的修行者,不断寻找出路,又不断陷入迷茫。在迷茫中迷失,又在迷失中重建自我。
由恐惧和迷茫带来的好处是,在山里的每一步走得都很踏实、稳重,即便是面对此路不通的情景,转身也少了幼稚的慌张与无措。
2.“不在”状态
所谓“不在”,就是没有全身心去投入到环境中去,人在心不在。
事后回想,此次登山缺少对大自然更多的体察。只是用了视觉和听觉,触觉也不多。
应该加上,嗅觉——闻闻山里雨露过后绿叶的味道;味觉——吃一吃山中的野味,用食物中的酸甜苦辣调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最后还得加上些想象!那被云雾带动的群山,像一匹匹雄武的骏马在奔驰。那潺潺的溪水,在诉说恒古的故事。那婆娑树叶的摇动,其实不是风带动的,风只是路过,他要去远方,却又在一座道观停留。
登山的过程中,途径一座道观,向道长要了一壶水,但没和他聊天。友人说,那位道长是位很有独立意识的人,没和他交谈,是比较遗憾。
事后我觉得那可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
想到了这样一句话:“当你还不清楚未来的方向时,先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到极致。”这句话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听到的。当时也迷茫,不知未来方向,不愿就此放弃,于是低头,努力把手头上的事做到最好。长久如此,虽然收获了成就,但依然方向不明。当走下那座道观后,回想这句话时,自己在想那句话恐怕没有说得全,应得补充一句“即便把当下事做到极致,也不要停止去思考未来的方向——怎样让自己成长得更快(关注自己的成长)”。
这个问题,也许风知道道长知道,所以停下来休息下。不过,我却当了个“追风少年”。
四、一定得将自己的感觉上升一个层次,得对生命进行深刻思考!
1.人生如同登山,需要有一个目标和方向。
2.一个人走,会走得比他更快,但是有同伴同行会让你走得更远。不过,自己的路,还得自己走。
3.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会有跌宕起伏、山回路转,甚至迷失方向,这都是很正常。关键在于,你的目标是坚定的——你知道你终究要去的地方。
4.迷路了,别沉迷,及时的更正错误,最后坚持地走下去。
5.迷路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去听听大自然的声音,去看看大自然的颜色,慢慢走一走——找个有信号的地方“百度”——还是可以问旁边的路人啊(如果有的话)。总之,解决问题的方式总是,问题多,需要我们打开心结,走出自己的小的世界去与外界的世界充分链接。
6出行还是得拥有称手的工具,像登山得准备些辅助登山工具以及恢复用品和与外界联系的工具,如手杖(树棍)、药品(创可贴 消毒的 湿纸巾 医用绷带 云南白药 清凉油)、护具(口罩 袖罩)、水、合适的登山鞋、手机、充电器、GPS定位发射器、还有一些零食,比如三个松鼠啊、狗不理包子啊、天津麻花啊、长沙臭豆腐啊、常德牛肉粉啊之类的。。。。。。
综上,一个伪文艺青年是介么总结他的登山过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