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线传播
自己沉寂两年的直播间重新启动势在必行,如何启动,把产品做出零边际成本任重而道远。
2、智能协同
最近在把18年的一部分内容拿出来尝试做体验,从中体会到互动这一服务的魅力所在,找到属于自己想要的那个点还需要在行动中去找寻。
3、关于客户
深耕服务向下扎根,何愁向上的生长不茁壮呢。
把今年的一个项目拿出来做这样的尝试,首期的用户深耕后的传播。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就是自己种子班一年的培育初见成效,基于此才会拿出一个项目推进和尝试。
4、双向互动
这部分是我思考了三年的内容,实现双向互动基于自己的一些观察、思考。
发现这部分的实现需要上升到心智模式的层面上,培育这样的种子需要时间,据我自己的行业至少三年,而我自己经历了三年被播种培育,我也在播种培育我的种子。剩下的就是日常的陪伴和滋养,这部分尤为重要,而我想要实现的心理学生活化就在于此。
5、智能商业
协同合作,各取所需。对于2020懂得很重要,记得社群思维在北京的启动仪式上,我看着舞台上的各位大咖,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分久必合的魅力。未来商业不是你的,我的,他的,是我们的,是世界的。
亲爱的伙伴们:中午好,接下来我将为书友们带来一场分享——《智能商业》。
由于这本书满满的干货内容,要讲通透需要不少时间,所以今天分享它的入门部分: 【智能商业变革】➕【互联网本质】
一、智能商业
①智能商业的变革与未来商业模式从1.0,到2.0再到3.0,原来这样的周期可能需要20年,现在8-10年就走完了。
人类文明的发展,主要不是依靠人脑的进化,而是通过社会化合作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带来生产力的大爆发。
从2007年到2017年,仅短短的10年时间内,除了微软和石油公司外,其他8家公司都是第一次上榜。
特别是6家互联网公司从10年前几乎默默无闻,到今天成为全球领先的公司,市值基本上都在5000亿美元以上。
这些互联网的巨头企业,究竟做对了什么? 作者总结出三个重要方向上的创新。这些企业在这三个方向上,最少把握住了两个,并且在这些方向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
第一,在线化,核心业务全部在线化。
第二,智能化,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最近说:“现在是数据的时代,算法的时代。”智能服务的两大核心分别是搜索和推荐。
第三,网络化。阿里巴巴,特别是淘宝,在在线化的基础之上,将网络协同和智能化这两个方面做成了一个紧密结合又互相促进的生态。
最近中国发展比较快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在这三个轴上有新的突破,才有可能在一个领悟里面奠定自己的领先地位。今日头条就是走在智能化这条路上,他从传统的内容搜索走向内容推荐,并在这个点上打穿,成就了自己过去几年的爆发式成长。
智能商业的几个非常典型的特征,是传统企业所不具备的。
1.低成本,实时服务海量用户。
2.满足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服务自我更新与提升的速度。
为什么这些企业能做到以上三点,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毫无疑问,这些商业的创新首先源于于技术的重大创新。这些先行的公司,其实都是技术驱动的公司,他们利用最前沿的互联网和算法技术重构了整个商业的逻辑与运营规律,全面突破了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和效率。智能商业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网络协同与数据智能。
二者机制不同却相辅相成,网络协同推动数据智能发展的同时,数据智能也称为网络协同扩张不可或缺的助力,共同构成了智能商业的双螺旋。 所谓网络协同,指的是通过大规模、多角色的实时互动来解决特定问题。
它更像是一个基于一个主题目标的自由生态圈。 就像我们的人类社会,这么多年以来,个体大脑的进化程度十分有限,但社会协同能力却迅猛发展,一日千里。所以所谓。人类文明,最关键的并不是每一个个体,而是整个社会日益增强的协同能力,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优势。
云计算用极低的成本存储和计算海量的数据;算法就是“大脑”,确切讲是算法工程师,将人的思考和人的角色进行模拟,抽象成一个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给这个魔性找到一个近似的解,之后再用代码把这个解变成机器可以执行的命令,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机器大脑的构建,算法其实就是将人对特定事情的理解转换成机器可以理解和执行的模型与代码。
它的核心是靠海量数据的不断学习来优化决策。在过去20年的发展里,智能商业已经完成了模式创新和能量的积累,并成功孕育出价值万亿美元的公司,未来10年,它很可能会迎来一波爆发式成长。智能商业的发展依然要靠三条主线的突破:在线化、智能化、协同网络的扩张。在新一轮传统产业升级为智能商业的过程中,特别是本身就有几十万亿级的大产业(例如教育),一定会出现平台级、生态级的领先企业,这应该会是接下来10年的主流趋势。
②互联网的本质
互——互动,让交流沟通具备无限可能。
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于能够支撑无数人同时互动,人与人、人与物、甚至物与物之间都能够持续联动。 互动1.0是一对多的门户广播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雅虎、新浪、搜狐、网易等,几乎没有用户能够和门户主体进行互动。互动2.0是以关注为典型代表的创新型互动。
如以分享、社区为核心的创新型互动产品,比如微博、推特和Instagram(一款社交应用)。微博成为很多普通人展示自我的舞台,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文化水平普遍提升的今天,展示自我、获取自信心与成就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旋律。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产品创新,但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往前迈了一大步;这种互动网络结构,也使信息获取的效率有了大幅提升,足以让人惊叹。互动3.0社交网络服务,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两个SNS(专指社交网络服务)的大产品——美国的脸书与中国的微信。它们不仅仅是社交平台,更是钱包、名片夹、地图、GPS(全球定位)。群组和朋友圈是3.0时代了不起的创新,它可以让你成千上万个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朋友与你相互分享私生活。 纵观互动1.0时代的门户网站、互动2.0时代的创新互动产品和互动3.0时代的社交网络服务,我们可以梳理出互联网从联结到互动再到今天的所有演化路径,这种产品形态如何才能应用于更广泛的商业领域。“结网”就是智能商业的起点。
联——连接,背后重要的意义是完成所有物理世界的在线化。
对于连接而言,最重要的是速度,只有信息能够同步分享,内容能够同步呈现,连接才有存在的意义。
连接1.0PC互联网太慢,质量不稳定,动不动就掉线、断网,但广泛发展了在线资讯、搜索,使人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连接2.0移动互联网(3G、4G或者Wi-Fi上网,手机变成了一个最常被使用的终端)App大爆炸,把知识、服务和产品提供给用户,使得商业生态变得更加繁荣;
连接3.0万物互联网(物联网)——“Internetof Things”,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将其简称为IoT。二维码其实就是将原本一个相互割裂的物理世界连接到互联网上,使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变成在线的一部分、网络的一部分,也变成这个新世界的一部分。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在线,这是一个旁人向往的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但是,时至今日,还没有出现一个像iPhone那样的里程碑式产品,能够让我们觉得整个世界都进入了物联网时代。我们期待由于芯片和传感器的广泛使用,能够让任何物体都变得智能化,可以跟人一样连接在同一个网络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发展,2018年,谷歌终于开始了智能化汽车的尝试运营。
网——结网,意为人类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开始用网络的方式加以实现。
结网的前提条件是连接和互动的在线化;或者说连接和互动的必然发展路径就是结网。
联、互、网,这三个字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实际操作时却极其考验操盘者的功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实现智能商业的第一步,就是让你的产品和服务核心流程在线化,这之后真正考验的是你能否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与客户的互动。换言之,你知道谁是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用了你的产品以后,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想法吗?这种体验和想法绝非到街上做访谈和问卷调查就能够得到的,而是客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自然而然地留下了她的态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双向互动。
从过去的基于“猜测”的预判转为基于“观察”和“倾听”,用户至上成为企业的基本出发点。